提到船舶與海洋工程,你首先想到的是巨輪遠航,還是深海探測?今天,一圖帶你解鎖這個“既能造巨輪,又能探深海”的硬核專業!
科學報國正當時
2025-08-11
從“洗不凈”到“吃得掉”,從“污染水”到“環保水”,這套“海水+過硫酸鈉+尿素”的組合,或許能讓船舶尾氣中的NO“消失”得更徹底,為海洋環境撐起一把更有效的“保護傘”。
Engineering前沿
2025-06-27
海上求生是船員在船舶遇險時利用救生設備與自救技能延長生存的關鍵。落水后需警惕溺水、低溫、烈日暴曬及脫水。掌握“HELP”姿勢減少熱量流失,穿救生衣跳水,意志力與科學方法決定生存幾率!
出發去遠航
2025-06-21
船舶“滿舵”并非打滿90度!普通船舶滿舵通常為35度(船中心線與舵面的夾角),特殊設計船只最多45度。若打滿90度,舵效反而降低,螺旋槳水流受阻且阻力劇增。
出發去遠航
2025-06-21
根據甲骨文中多次出現的“舟”字和與其相關的字推斷,在中國,3000-3500年前的殷商時代就出現了木板船。可是怎么才能使這些船在水面上順利航行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助船兒如虎添翼的推進工具吧!
出發去遠航
2025-06-21
當海霧籠罩,能見度驟降至百米內,船舶如何在"盲開"狀態下避免碰撞?《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第19條專門規定了能見度不良時的行動規則,這些用百年海難教訓換來的鐵律,是航海者的"霧中生存手冊"。
出發去遠航
2025-06-19
據研究,大型集裝箱船、散貨船和油輪是全球水下噪音的主要來源。而在近岸水域,噪音主力則轉為游艇、漁船等中小型船只。噪音可引發海洋動物的行為改變、生理應激、聽覺損傷甚至種群減少。例如,北大西洋露脊鯨常因無
中國綠發會
2025-05-28
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于2023年7月17日早上解纜離開碼頭,開始首次試航。國產大型郵輪的到來,意味著中國成為繼德國、法國等國家之后,第六個能夠建造大型郵輪的國家。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4-07-17
2023年中國國際海事會展12月5日至8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