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礦山智能化轉型加速,這類技術有望在煤礦、金屬礦等領域規模化應用。或許不久后,地下礦山的“機械交響”將由AI指揮,既“不撞車”也“不堵車”。
Engineering前沿
2025-07-23
數字化綠色化協同(以下簡稱“雙化協同”)是指將數字化技術(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深度融入綠色低碳轉型(如能源轉型、產業升級、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生態保護等)的全過程。
科普中國
2025-06-27
從日常行為到飲食結構,貓以天生的節制詮釋了真正的低碳生活。它們不聲不響,卻比很多人更懂什么叫可持續生活——這,才是環保的最高境界。
五分鐘聊碳
2025-05-23
東南大學團隊研發的"碳捕集混凝土"可將生產階段碳排放降低38%,但其成本卻是普通水泥的三倍。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22
研究特別指出,當前建筑碳排放核算存在三大認知誤區:過度依賴設計階段靜態評估、忽視建材運輸環節的"隱秘排放"、低估建筑拆除階段的二次污染。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22
盡管數據亮眼,研究揭露了技術瓶頸:當田間溫度超過42℃時,固氮菌活性下降60%,而我國華北、西北夏季地表溫度常突破45℃。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13
南京大學研究顯示:雖然純電動車比燃油車使用階段節能58%,但其電池生產環節的碳排放占比高達42%。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07
研究預測,到2040年,我國需建成全球最大碳捕集網絡,年封存二氧化碳超10億噸。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06
若用當前技術推倒重來,50城將產生320億噸碳排放,等同2019年全球總排放量的60%。
Engineering前沿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