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描繪了一幅“味覺”地圖,說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更能感受到苦味,舌頭兩側(cè)負責品嘗酸咸……
科學(xué)辟謠
2024-08-07
網(wǎng)上對火鍋丸子的評價褒貶不一:“都是科技與狠活,不能吃”、“沒有肉,都是淀粉和添加劑”......火鍋丸子到底能不能放心吃?如何更好地選擇呢?
科普海南
2024-11-30
當你剛剛在一家餐館吃完一頓豐盛的飯菜,撐得都有點不舒服了,連褲子好像都變得更緊了,簡直沒法再多吃一口。這時候,放著甜點的托盤從你身邊經(jīng)過,你的饑餓感又神奇地回來了。
上海科技報
2023-09-15
《繁花》中的“霸王別姬”“仙鶴神針”“火焰大王蛇”,都是請客“談生意”的高檔菜,但最受大家關(guān)注的卻是每個“上海小囡”都吃過的泡飯。寶總泡飯引起大家討論的,不只是那一碗“清湯光水”的泡飯……
上海市科學(xué)技術(shù)協(xié)會
2024-01-09
《舌尖上的中國》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中華飲食文化,為觀眾奉上了一場同時刺激視覺與味蕾的文化盛宴,是近年來眾人矚目的文化現(xiàn)象。
科普時報
2025-03-05
最近,有個朋友發(fā)我一張耙耙柑的紙包裝,上面寫著“黃金糖酸比——17.5°”。其實,我們?nèi)ニ曩I橙子,也能看到包裝上有這種讓人眼前一亮的字眼,甚至有些品牌的果汁也會打出糖酸比的概念。
科普中國
202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