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做完大掃除的那幾天,就算是平常用完東西不歸位的、隨手放垃圾紙團的人,好像也能“暫時地”改變一些習慣,比之前更自覺維護家里的整潔,而這可能就是環境改變在起作用。
科普中國新媒體
2025-08-13
無聊,并不意味著無能、浪費時間或缺乏價值。在神經科學的視角下,它是一種自然、必要的大腦自我調節機制——幫助我們從信息洪流中抽離,進入反思、整合、再出發的狀態。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5-08-08
身體的小動作藏著大秘密!從腸胃翻騰到手腳冰涼,都是心理在說話。讀懂身體的脫口秀,是愛自己的開始,別讓心理信號被忽略!
心理師 李義勇
2025-07-21
你是否經歷過這樣的時刻:明明知道熬夜有害健康,卻依然刷手機到凌晨;買完昂貴的商品后,即便發現存在瑕疵,也會不斷說服自己“物有所值”?這些行為背后,都藏著大腦的“小把戲”——認知失調。
福建省泉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2025-07-10
大多數人都會表現出上午焦慮水平高于下午的情況,但是這與早睡早起并不相關,而是與皮質醇覺醒反應和睡眠慣性兩個原因有關。
科學辟謠
2025-07-03
許多寫日記的人都有這個感受:寫完之后心情會變得舒暢平和;即使原本是“累累的”甚至“喪喪的”,寫日記之后也會得到緩解。
科普中國新媒體
2025-06-23
高考,猶如人生賽道上的關鍵一程,不僅是對十二年寒窗知識儲備的全面檢驗,更是一場激烈的心理素質較量。在高考倒計時的緊張氛圍里,每分每秒都承載著無限期待,而考生們的內心世界也變得格外敏感脆弱。
福建省泉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