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月,無常是常。我們生活中充滿了未知和挑戰,而無常是生命的常態,無法避免,也無處躲藏。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會經歷許多大大小小的事件,有的可能會異常驚喜,但有的卻連面對的勇氣都沒有……于是,我們會彷徨、會恐懼、會悲傷、會憤怒,還可能出現急性應激障礙……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小王是個年輕的媽媽,在去上班的路上等紅路燈時,一位卡車司機右轉行駛時處于視野盲區,發生了嚴重的交通事故。雖然經過緊急的搶救和手術,成功挽救了小王的生命,但那刺耳的剎車聲和玻璃碎裂的畫面卻揮之不去。當時的情境反復自動出現在夢境里,也存在心動過速、出汗、面赤等癥狀,被診斷為急性應激障礙。
那什么是急性應激性障礙?
它是一種心理創傷,誘發因素大多是急性重大危險事件,比如自然災害、意外事故、被騙受處罰、暴力攻擊、親人意外去世等。患者在受刺激后發病,表現有強烈恐懼體驗的精神運動性興奮。如果應激源被消除,癥狀往往歷時短暫,一般在幾天至一周內完全恢復,預后良好,緩解完全。
案例中小王存在的現象稱為闖入性記憶,既對有關事件的反復體驗,是自發的、不受控制的、反復出現的一種記憶,伴有創傷事件發生時的生理、行為和情緒反應,是急性應激障礙的核心臨床癥狀。簡單來說,那些想法就猶如住在我們腦海中的“小惡魔”一般,以時不時出現的方式來殺我們個措手不及。
那么,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該如何應對?又怎樣才能快速走出這片突發創傷的陰霾呢?
我們早期可以進行視覺空間認知任務干預,就是在記憶重新激活處于不穩定時,通過形狀和(或)顏色不同的視覺圖像游戲干預。與創傷視覺圖像資源競爭,以減弱或改變創傷事件闖入性記憶的方法,如俄羅斯方塊游戲、音樂敲擊游戲等視覺空間游戲。
英國心理學家Emily Holmes說:“記憶在意識中成型之前,它實際上是需要一些時間的,可能是幾個小時,記憶固化之前我們用圖像競爭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以減少閃回的次數?!倍砹_斯方塊涉及到多種色彩,涉及到空間安排,需要真正使用到你的空間想象能力。他們用俄羅斯方塊來進行實驗,發現在創傷發生后幾小時內玩俄羅斯方塊的人,在接下來的一周中經歷的閃回明顯少于沒有玩的人(在車禍研究中減少62%)。
俄羅斯方塊是一種應對手段,如果你只是單純在玩游戲,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我們還要了解應激反應的規律,注意自己的心理、生理反應狀況,調整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飲食。練習放松技巧:嘗試深呼吸、冥想或漸進性肌肉放松。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系、互相支持,找到并嘗試合適的困難解決辦法,共同著手重建心理家園,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機構幫助。
小王通過電子游戲進行簡單的行為心理干預,家人的陪伴和支持讓小王很快走出創傷陰霾,積極地配合醫生進行康復鍛煉,最終治愈出院了。
創傷本身沒有那么可怕,每個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會受傷,學會客觀地看待它,努力療愈,成為更好的自己。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泉州市第一醫院護理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