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是否有這么一個人,經(jīng)常對你說類似的話:
“你是不是記錯了?我根本沒說過那句話?!?/p>
“你總是太敏感了,這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p>
“大家都覺得你有問題,只有你自己不承認。”
這些話聽起來或許不經(jīng)意,卻一次次讓你陷入這樣的狀態(tài)[1]:
· 懷疑自己的記憶:反復思考某件事是否真的發(fā)生過,甚至忍不住一遍遍在腦海中驗證。
· 質(zhì)疑自己的感受:總是需要解釋自己的反應,試圖證明自己沒有“反應過度”。
· 感到困惑和不安:明明心里不舒服,卻說不清具體問題在哪里,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問題”。
· 對自己失去信任:漸漸開始質(zhì)疑自己的判斷,甚至對自己失去信心,覺得是不是“真的像對方說的那樣有問題”。
如果這些情景讓你感到熟悉,那么,你很可能正經(jīng)歷一種隱蔽卻極具破壞性的心理操控方式——煤氣燈操縱(Gaslighting)。
圖庫版權(quán)圖片,轉(zhuǎn)載使用可能引發(fā)版權(quán)糾紛
煤氣燈操縱:
源于一場謀財害命的騙局
“煤氣燈操縱”(Gaslighting)一詞源于 1944 年的經(jīng)典電影《煤氣燈下》(Gaslight)。影片中,丈夫格雷戈里為了謀奪妻子寶拉的巨額遺產(chǎn),精心設計了一系列令人不寒而栗的騙局。
例如,他偷偷調(diào)暗家中的煤氣燈,卻堅持告訴寶拉燈光并沒有變化;他將寶拉的物品藏起來,隨后指責她粗心大意,甚至暗示她精神失常;他還在朋友面前散布寶拉精神不穩(wěn)定的謠言,把自己的操控偽裝成對她精神狀態(tài)的“關(guān)心”。
圖片來源:《煤氣燈下》
日復一日,寶拉從一個自信的女性,逐漸變得懷疑自己的記憶、感知力甚至理智,最終瀕臨崩潰。格雷戈里的最終目的,就是讓所有人都相信她瘋了,從而名正言順地將她送進精神病院,獨占她的財富。
電影中的“煤氣燈”成為了一種強有力的象征,生動地展現(xiàn)了施害者如何通過持續(xù)的否認、歪曲事實、撒謊和心理暗示等手段,讓受害者逐步懷疑自己的現(xiàn)實感知、記憶和判斷力。最終,受害者失去了對現(xiàn)實和自我的信任,深陷混亂和無助之中,在精神上完全依賴操縱者。正因如此,這一現(xiàn)象被心理學家定義為“煤氣燈操縱”,用來描述一種隱蔽卻極具破壞性的心理虐待模式。[2][3]
煤氣燈操縱的 4 種常見“套路”
煤氣燈操縱的本質(zhì)就是睜眼說瞎話,把白的說成黑的,把有的說成沒的,把他的說成你的。因此,煤氣燈操縱者在向你灌輸虛假信息,引發(fā)自我懷疑時,會常用以下套路[3][4]:
1
公然撒謊與堅決否認
這是煤氣燈操縱最基礎(chǔ)也最核心的手段。操縱者會面不改色地否認他們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哪怕你有確鑿的證據(jù)。例如,你清楚地記得伴侶承諾周末會陪你,但他卻矢口否認:“我從沒說過這話,是你自己想象的吧。你總是記錯事?!碑斈隳贸隽奶煊涗洉r,他可能會說:“你肯定誤解了我的意思,我只是隨口一提?!?/p>
2
攻擊你的認知與情感
操縱者會頻繁地使用“你太敏感了,什么都當回事。”“你反應這么大,真是不可理喻?!薄澳闶遣皇钳偭??正常人不會這樣想。”這類話語,將問題的焦點從事件本身轉(zhuǎn)移到你的“人格缺陷”上。
例如,當你對伴侶的無禮行為表達不滿時,他不但不道歉,反而指責你:“這點小事也值得生氣?你真是小題大做,不可理喻。” 這種指控會讓你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情緒反應真的不正常。
3
扭曲事實與推卸責任
這是煤氣燈操縱者逃避責任的慣用伎倆。他們會將自己的錯誤歸咎于你,讓你覺得一切都是你的錯。
例如,一個出軌的丈夫可能會對妻子說:“都是因為你整天出差,我才會出軌,是你把我推開的?!?或者,家里微波爐壞了,他也會莫名其妙地指責:“肯定又是你弄壞的,什么事都做不好。” 這種無理的歸咎會讓你背上沉重的內(nèi)疚感。
4
孤立和切斷外部支持
為了更好地控制你,操縱者會有意無意地讓你疏遠朋友和家人。他們可能會在你面前說你朋友的壞話,或者在每次你和朋友聚會后都制造不快,讓你覺得社交是一件很累的事。當你被孤立后,就失去了可以驗證現(xiàn)實的外部參照系,只能依賴操縱者的判斷。
圖庫版權(quán)圖片,轉(zhuǎn)載使用可能引發(fā)版權(quán)糾紛
是煤氣燈操縱還是溝通不暢?
關(guān)鍵看動機和結(jié)果
讀到這里,我們可能會問:如何區(qū)分煤氣燈操縱和普通的吵架或溝通不暢?畢竟,誰都可能在爭吵中說出傷人的話,或者因為雙方看法不同而極力說服對方。
而且,每個人關(guān)注的細節(jié)不同,對同一事件的記憶自然可能不一致,甚至會忽略某些經(jīng)歷或細節(jié)。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如果錯誤地將普通的分歧或誤解貼上“煤氣燈”的標簽,不僅會讓我們對人際關(guān)系產(chǎn)生不必要的敵意,還可能進一步破壞關(guān)系。
判斷的關(guān)鍵在于,要透過表面的言語和沖突,審視其背后的動機和目的:
1
煤氣燈操縱的動機是逃避責任或?qū)嵤┛刂?/p>
溝通不暢通常是無意的,源于雙方的誤解或表達能力不足。而煤氣燈操縱則完全不同,它是一種有目的的心理操控。根據(jù)研究,煤氣燈操縱常見的動機主要有兩個:逃避責任和實施控制,并且這兩種動機常常同時存在,相互交織。
逃避責任
逃避責任是煤氣燈操縱最常見的動機,尤其是在犯下過錯后。例如,發(fā)生婚外情,而伴侶感覺不對勁并質(zhì)疑時,出軌方很可能會開啟煤氣燈操縱,堅決否認自己的行為,并反過來指控伴侶“疑神疑鬼、瘋了、沒安全感、不夠信任”,以此來掩蓋自己的過失,逃避問責和懲罰。
這種為了逃避責任而使用煤氣燈操縱的行為也會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想逃避本應分擔的家務或育兒責任,而當被家人要求更多地參與時,操縱者可能會指責對方“瘋了、不夠有條理、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不理解不體貼自己養(yǎng)家辛苦”,通過攻擊伴侶的認知能力和情感來推卸自己的責任。
實施控制
第二個常見動機是控制他人。操縱者希望對方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說話,甚至思考,當受害者的行為不符合他們的期望時,他們便會啟動煤氣燈操縱。
例如,有研究案例顯示,施害者為了阻止伴侶追求自己的事業(yè)安心在家相夫教子,會長期地、系統(tǒng)性地貶低對方的能力,稱其“不夠聰明”或“不適合”,甚至在伴侶需要完成重要任務前故意挑起爭吵來干擾對方,最終目的是將對方的人生限制在自己的掌控范圍內(nèi)。
2
煤氣燈操縱的結(jié)果:
不是解決分歧,而是“我贏你輸”
當我們與他人發(fā)生分歧、爭論或沖突時,無論表達是否得當、情緒是否消極,互動的最終目的通常是解決問題或表達不同觀點。然而,煤氣燈操縱完全不同,它的核心目標不是化解矛盾,而是我贏你輸、我對你錯、我好你壞。
操縱者想要的不是與受害者達成共識,也不是解決問題,更不會接受任何對自己的質(zhì)疑。他們的目的,是讓關(guān)系完全按照自己設計的方式進行,使自己能夠為所欲為,而無需面對任何討論、妥協(xié)或合作的“不便”。
因此,煤氣燈操縱者不會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而是在說“你的看法本身就是錯的、不正常的”。他們通過不斷重復謊言和否定指責,凌駕于你的現(xiàn)實之上,讓你逐漸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力。一旦他們成功摧毀了你的信譽,并給你貼上“瘋了”“不穩(wěn)定”或“愛撒謊”的標簽,你提出的任何觀點或抗議都會被迅速駁回,甚至被當作你“不正?!钡挠忠焕C。
更進一步,煤氣燈操縱的目的是讓你從內(nèi)心深處認同他們的觀點。他們不僅要在爭論中獲勝,還要讓你相信自己的確是錯的、瘋狂的、過于敏感的。這種操縱不僅是否定你的經(jīng)歷,更是讓你徹底喪失信任自身經(jīng)歷的能力,讓你在心理上完全認輸,從而實現(xiàn)操縱者對你的全面控制。
即便你拿出確鑿證據(jù)戳穿他們的謊言或操控,他們通常也不會承認錯誤或感到愧疚,反而會變本加厲。他們會用更猛烈的指控和脅迫來壓制和恐嚇你,升級攻擊,拒絕溝通。換句話說,面對質(zhì)疑和分歧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永遠是攻擊,而不是溝通。
當然,普通人在面臨指責時,也可能因為自我保護本能而暫時否認自己的行為、轉(zhuǎn)移問題焦點或駁斥他人的指控;同時,也會在互動中力求掌控局面、獲得認可、贏取信任,這些都屬于正常的心理需求。但如果一段關(guān)系中,這種否定、歪曲和讓人自我懷疑的行為持續(xù)且系統(tǒng)性地發(fā)生,成為一種常態(tài),那么這就極有可能是煤氣燈操縱。
煤氣燈操縱的反面:批判性思維
記憶是不可靠的,認知是有邊界的,思維也存在限制。因此,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依靠可信任的人幫助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甚至質(zhì)疑自己之前深信不疑的觀點。這種過程能夠讓我們更接近真相,更深入地了解真實的自己,以避免從狹隘、自我為中心的視角出發(fā),盲目堅持“我認為”“我感覺”“我知道”。
真正可靠的伴侶、真心的朋友或優(yōu)秀的導師,會通過與我們的互動,基于雙方都能看到的事實,為我們提供新的信息和不同的視角,引導我們思考,而非操控我們的情感和判斷。
簡單來說,煤氣燈操縱是通過假信息讓你迷茫,而它的反面,是通過真信息讓你清醒。
那么,當面臨持續(xù)的否定和質(zhì)疑時,我們?nèi)绾沃鲃荧@取“真信息”,保持清醒呢?這需要我們建立一套現(xiàn)實檢驗系統(tǒng),尤其是在職場等高壓環(huán)境中。以下幾方面,可以幫助我們對抗煤氣燈操縱:
·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直覺,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要讓操控者的行為壓倒你的判斷。如果某些事情讓你感覺不對勁,就要正視并承認這種感覺,它是你抵御虛假信息的第一道防線。
· 記錄一切:詳細記錄每一次讓你感到困惑的互動,包括日期、時間、目擊者和具體的言行細節(jié)。這種做法可以將模糊的“不對勁”感轉(zhuǎn)化為清晰、有據(jù)可查的“事實”。當面對操控者的否認或扭曲時,這些記錄將成為強有力的證據(jù),幫助你捍衛(wèi)自己的記憶與判斷。
· 尋求支持:與你信任的同事、朋友、家人,甚至是心理健康專業(yè)人士交流,驗證你的經(jīng)歷。一個客觀的外部視角,可以幫助你確認自己的感受是否合理,打破操縱者試圖制造的信息孤島,為你提供清醒所需的支持和力量。
參考文獻
[1]Tager-Shafrir, T., Szepsenwol, O., Dvir, M., & Zamir, O. (2024). The gaslighting relationship exposure inventory: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two culture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https://doi.org/10.1177/02654075241266942
[2]Ng, I. K. S., Tham, S. Z. L., Singh, G. D., Thong, C., & Teo, D. B. (2024). Medical gaslighting: A new colloquialism.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37(10), 920–92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02934324003966
[3]Klein, W., Li, S., & Wood, S. (2023).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gaslighting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 25. https://doi.org/10.1111/pere.12510
[4]羅賓·斯特恩.(2025).煤氣燈效應.中譯出版社.ISBN:9787500180159
策劃制作
作者丨蘇靜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
審核丨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國心理學會會員
來源: 科普中國新媒體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