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說法有些夸大,荔枝中的糖分雖然可能被轉化為酒精,但量很低,別吃太多就不會觸發檢測警報,更不會引起血液中酒精濃度超標,只要復測就能解除酒駕嫌疑。
科學辟謠
2025-07-20
酒精主要通過破壞病毒包膜的脂質層來殺滅病毒,而諾如病毒是一種無包膜病毒,其外層由蛋白質衣殼組成,結構非常穩定,對酒精具有較強的耐受性,因此用酒精難殺滅諾如病毒。
科學辟謠
2025-06-30
每到蚊蟲肆虐的季節,花露水就成了不少家庭的“必備神器”,輕輕一抹,既能驅蚊止癢,又能帶來清涼感。然而,看似溫和的花露水,直接涂在皮膚上真的安全嗎?
科普海南
2025-06-06
酒精可引爆降壓藥三大風險:雙硫侖樣反應(硝苯地平)、血壓驟降(利尿劑)、肝毒性(ARB類)。服用地平類藥物后飲酒,低血壓風險激增7倍,東亞人群ALDH2基因缺陷者更危險。
科普醫衛康
2025-04-12
酒精并非洪水猛獸,它在護膚品中的作用取決于其濃度、配方以及個人的膚質狀況。理性看待,科學選擇,才能讓酒精成為你護膚路上的好幫手,而不是“元兇”。
化妝品科普平臺
2025-02-21
從急性酒精中毒到長期的器官損傷,混合飲酒的危害不容小覷。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混合飲酒的健康風險,以及如何做到健康飲酒。
康迅網
2024-11-12
大多數飲酒的人都熟悉酒精中毒的短期影響。根據“酒精:科學、政策和公共衛生”(牛津大學出版社,2013年),溫和的欣快感和放松感是人類幾千年來生產和飲用酒精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2024-10-21
對于那些無法抗拒酒精誘惑的人而言,“適度飲酒有益健康”通常是他們安慰自己用的最好理由。但實際上,即使是適度飲酒對大腦的微小不利影響也具有重大的健康相關性。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