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大學團隊利用AI模型Allegro-FM,實現超40億原子的原子級模擬,設計出可捕獲CO?、耐用千年的新型混凝土,為建筑行業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新方案。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5-08-13
2025年,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三質子發射同位素鋁-20,它通過獨特的“1p→2p”衰變鏈瞬間解體。該研究揭示了等自旋對稱性的破缺現象,對極端核結構與核力模型提出全新挑戰。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5-08-13
丙烯生產要600°C?這項中科院的新研究給出了新解法:用銅單原子催化劑,在水蒸氣和陽光共同作用下,實現近室溫下的高效丙烷脫氫,反應選擇性超99%,還能適配乙烷、丁烷等原料,為綠色煉化工藝帶來全新可能。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5-08-13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鎧甲催化劑”,將鉑單原子穩定地錨定在富電子石墨烯上,實現了超低用量、超高性能的電解水制氫催化效果,并已在工業級電解槽中成功應用,為綠氫降本增效提供關鍵突破。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5-08-13
銫原子“走時”的日子可能即將結束。科學家正在用可見光激發的原子共振頻率,重新定義“秒”。這場跨越六國、比對十臺光學鐘的大協作,不只是為了計時更準,更關乎我們對物理世界本質的重新認知。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5-08-11
或許有一天,人類確實能自由的合成各種元素,但那時我們真正渴望的,可能不再是金子本身,而是理解宇宙、塑造未來的能力與勇氣。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5-08-08
這項研究首次證實,Fe-Mn雙金屬催化劑的“鄰近效應”(即原子距離小于1納米時協同作用最強)是提升CO?加氫性能的關鍵。
Engineering前沿
2025-07-24
研究為CO?轉化催化劑提供了“裝修新思路”:與其盲目添加金屬元素,不如優化原子間的“鄰里距離”。
Engineering前沿
2025-07-24
“浙江會給年輕人‘第一桶金’,不管是科研創新,還是創業。”孔嘉說,“幫扶政策下,浙江卻不會給人才設限,這一點更為重要,因為創新往往來自天馬行空的想法。”
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5-07-23
本文聚焦金剛石 NV 色心這一量子材料明星——盡管它是“鉆石”內部的缺陷,但因具備常溫穩定的量子態、易操控等特性,成為量子精密測量利器。
返樸
2025-07-17
中性原子因出色的可擴展性、成熟的門操作和光學波段接口,成為極具潛力的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平臺。然而,態讀出和態制備消耗了中性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網絡協議的大多數時間。
科普平羅
2025-07-08
目前,團隊已證實這種方法能高效制備鋯單原子催化劑,未來還可能推廣到鎳、鈷等其他金屬。
Engineering前沿
2025-06-27
作為原子鐘、磁強計等量子傳感器的核心部件,傳統原子氣室長期被“單光通道”限制——就像給設備戴了副“單孔眼鏡”,無法同時接收多束激光,嚴重制約性能提升。
Engineering前沿
2025-06-19
測試數據證明,這種氣室的內壁透射率達87%-91%(接近普通玻璃的94%),完全滿足光學通道要求。
Engineering前沿
2025-06-19
研究同時揭示局限:當水體pH值低于5或高于9時,降解效率分別驟降至49.8%和34.5%。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23
盡管性能卓越,研究也揭示局限:當水體pH值低于5或高于9時,降解效率分別下降至49.8%和34.5%。這如同“智能凈水器在強酸強堿環境中突然失靈”,需通過預處理調節水質。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23
據測算,若覆蓋長三角地區10%的鋼鐵廠碳排放,每年可轉化1200萬噸二氧化碳,生產180萬噸乙烯,相當于減少600萬噸原油消耗。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