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弓的工作,就是在青藏高原進行高原冰川研究。從2005年進入青藏高原與冰川結緣,十多年的科研之旅中,青藏高原充滿了他的回憶與故事。
光明科普
2023-05-25
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讓我們現代人的適應能力如此強大,從眾多人類物種中脫穎而出,成為地球上數量最多、生活范圍最廣,也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在的人類物種。
中國科普博覽
2024-10-25
研究發現,近千年以來,青藏高原東北部的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逐漸增強,特別是在近200~300年間,其影響程度已超越氣候因素。
《中國科學》雜志社
2024-12-04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單位共同開展的“青藏高原冰芯高分辨率氣候環境記錄研究”榮獲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科普中國-科普話強國
2023-11-07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高海拔多年凍土區域面積達150萬平方公里,在這里建設高速公路,要面臨的最大技術難題就是多年凍土。本期科技“耕”新,帶您了解在“世界屋脊”上打通“
科普中國-科普話強國
2023-08-01
曾經去到青藏高原旅游的朋友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旦進入“世界屋脊”,就會發現這里草地廣闊、灌木叢生,而樹木卻顯得格外稀少,大多數地區仿佛就是樹木的生命“禁區”,根本就看不到一棵樹。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2025-02-10
1990年5月21日,我國科考領域針對青藏高原最大無人區——可可西里的綜合科學考察活動正式啟動。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5-05-21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日前通報稱,該所江左其杲副研究員和所在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以及歐洲多國科學家合作,從北京房山周口店、門頭溝牛眼洞等地發現的化石記錄中識別出稀有的雪豹化石。
北京科技報
2025-01-22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青藏高原“十四五”以來累計新增銅資源量2000余萬噸。目前形成了玉龍、多龍、巨龍-甲瑪和雄村-朱諾四個千萬噸級銅礦資源基地,預測資源潛力達1.5億噸。
北京科技報
2025-02-02
近期研究解析了近兩百年來全球變暖與人類活動影響疊加下的青藏高原濕地汞累積的時空格局,厘清了青藏高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濕地汞累積的兩種獨特分布模式。
《中國科學》雜志社
2024-11-26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曉凌團隊在西藏自治區色林錯南岸的尼阿底遺址第3地點發現了典型的細石葉技術遺存,測定其年代約為距今11000~10000年,是目前在青藏高原腹地發現最早的細石器遺址。
《中國科學》雜志社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