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AS被稱為“永遠的化學品”,因其極強的穩定性和廣泛使用而難以降解。然而,一項來自意大利的最新研究發現,土壤中竟然存在能以PFAS為食的細菌。這項研究為環境修復提供了新方向,也引發了我們對污染源頭控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5-08-14
可能是因為很多疾病都與微生物有關,這讓大家一聽到“細菌”“病毒”就容易緊張,將這些微生物看做是危害健康的危險分子,欲除之而后快。但實際上,真正致病的微生物只占少數,生活中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體無害甚至有益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5-08-13
科學家在地中海島嶼的泥土中發現了可殺死蚊子幼蟲的細菌,它們通過分泌代謝物起效,效率媲美化學農藥,卻更安全環保。這項研究或將為未來的“綠色殺蟲劑”鋪路。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5-08-12
科學家打造出可遠距離“發光”的細菌,它們能在檢測到特定信號時產生獨特光譜分子,借助高光譜相機從數十米外就能被識別。這項MIT主導的新技術,或將改變我們監測環境和土壤健康的方式。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5-08-11
當我們談論防曬,往往關注的是帽子、衣物和涂抹的防曬霜;但這項最新研究提醒我們——在我們看不見的皮膚表面,數以億計的微生物也許正默默參與著一場“紫外線攻防戰”。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5-08-08
腸道健康受關注,益生菌因“萬能”說法受爭議。它分四大類,功效有證據等級,長期服或致失衡,健康人靠飲食維持菌群平衡,合理膳食是關鍵 。
北京科協
2025-07-24
關鍵酶活性(如負責硝化的氨單加氧酶AMO、反硝化的硝酸鹽還原酶NAR)在改性載體系統中受抑制程度更小,微生物群落結構更穩定
Engineering前沿
2025-07-10
在中國,維生素C幾乎是每個家庭藥箱中必備的常見藥。然而,許多人并不知曉,如今物美價廉的維生素C背后,也有一段從“面臨困境”到“全球領先”的壯闊征程。
科普中國-科普話強國
2025-07-02
研究表明,連作顯著改變了藥用植物根際微生物多樣性和群落結構,隨著連作年限的增加,有益微生物量逐漸減少,而有害微生物則逐漸增加,導致根際土壤中微生物類型從“細菌型”轉向“真菌型”。
一芳田自然科普
2025-06-22
秸稈還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飼料的麥秸稈、玉米秸稈和水稻秸稈等直接或堆積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種方法,是一項培肥地力的增產措施,也是農業生產中一個能量轉換的過程。
一芳田自然科普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