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與新技術團隊發現外源褪黑素可提高干旱和復水條件下小麥抗旱性并改善籽粒品質。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
2025-06-24
新報告指出:由于人類破壞環境而引發的干旱,到2050年,預計四分之三的人口將受到干旱的影響,因此,投資可持續的土地和水資源管理對于降低干旱成本至關重要。全球每年的干旱成本已超過3070億美元。本報告借
中國綠發會
2024-12-06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盧琦研究員團隊在《科學通報》撰文,介紹了中國荒漠化潛在發生區域現狀、過去120年演變規律和未來30年變化趨勢。
《中國科學》雜志社
2024-11-25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UNCCD COP16)召開前夕,世界頂尖專家就如何加快行動發表了看法。僅過去3年,就有30多個國家宣布進入干旱緊急狀態,而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從印度、中國(
中國綠發會
2024-10-29
2024年8月25日至29日,世界水周于瑞典舉行。期間,國際抗旱聯盟(IDRA)聯合召集了一場活動,來自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和聯合國大學(UNU)的專家討論了如
中國綠發會
2024-09-11
專家表示,由于氣候危機和過度用水,美國最大的兩個水庫——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的米德湖(Lake Mead)以及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的鮑威爾湖(Lake Powell)——為數百萬人提供水和電,卻面臨著走
中國綠發會
2024-06-27
此次北方強勁高溫是如何形成的?對農業生產影響有多大?各地如何抗旱保夏播?我們采訪了中國氣象局有關專家,對大家關心的相關問題進行詳細解讀。
科普中國
2024-06-17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項題為《干旱加劇后,亞馬遜森林的生長速度嚴重放緩》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和魯汶大學植物研究所主導。研究人員分析了亞馬遜雨林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承受
中國綠發會
2024-05-28
喀爾巴阡山脈橫跨7個中歐和東歐國家,擁有歐洲大陸最大的原始森林,有近4000種植物,還有大量的棕熊和灰狼。山脈綿延約1500公里,橫跨中東歐,穿過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烏克蘭和羅馬尼亞,是僅次于斯堪的
中國綠發會
2024-05-16
研究人員表示,人類引起的全球變暖,是2023年亞馬遜地區嚴重干旱的主要驅動因素,這場干旱使河流水位降至歷史最低點,數百個河流社區需要運送食物和飲用水,數十條瀕危海豚也因此死亡。
中國綠發會
2024-02-01
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EC - JRC)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2023年,位于亞馬遜流域的九個國家的降雨量為40年來最低。極端干旱威脅著亞馬遜流域內國家的動植物以及原住民社區的生存。
中國綠發會
2024-01-11
中亞位于歐亞大陸的中心,包括五個獨立國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完全由內陸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其總面積為4.08億公頃,人口超過7500萬(
中國綠發會
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