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項題為《干旱加劇后,亞馬遜森林的生長速度嚴重放緩》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和魯汶大學植物研究所主導。研究人員分析了亞馬遜雨林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承受不斷變化的干旱條件。

Credit: Unsplash/CC0 Public Domain

自2015年以來,亞馬遜地區從日益嚴重的干旱事件中恢復的速度較慢,但總體而言,雨林仍然表現出非凡的恢復能力。由魯汶大學地球和環境科學家領導的新的國際研究表明,干旱導致的森林退化在亞馬遜南部最為明顯,那里的人類影響最大。

世紀之交以來,亞馬遜雨林已發生四次極端干旱。這種干旱通常一個世紀只發生一次。這表明地球上最大的雨林的干旱頻率明顯增加。亞馬遜雨林干旱的頻率和強度不斷增加,引發了人們對潛在森林枯死的擔憂。然而,干旱在這一現象中的確切影響仍不清楚。研究人員使用衛星衍生的植被活動指數的時間自相關趨勢作為亞馬遜森林適應減緩的關鍵,并區分干旱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以研究它們各自對減緩應對的影響。研究發現,在經歷更頻繁、更嚴重和更長時間干旱的地區,這種擾動恢復速度較慢的現象普遍存在,盡管存在地區差異。亞馬遜大部分地區并未出現嚴重的放緩,但預計干旱的增加可能會破壞這種平衡,這表明了解這些動態的重要性。

該論文的主要作者、博士研究員Johanna Van Passel表示:“亞馬遜雨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內部降雨循環,森林通過樹葉蒸騰作用產生部分雨水。某一特定地區的干旱可能導致森林退化和枯死,進而對雨林的其他部分產生負面影響。”

尚未達到臨界點

研究人員使用2001年至2019年的每月衛星圖像來確定植被對反復干旱的反應。

Ben Somers教授解釋說:“樹冠的顏色可以為我們提供有關森林健康和恢復力的信息。隨著季節的推移,顏色總是會發生變化,但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樹木需要越來越多的時間來恢復,那么就會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談論‘嚴重放緩’,即 可能意味著生態系統即將達到大規模森林枯死的臨界點,并最終轉變為多樣性和復雜性較低的退化系統。”

研究結果表明,目前亞馬遜雨林尚未達到這種臨界點。“總的來說,森林仍然表現出很強的恢復能力,這是一個積極而樂觀的發現,”Van Passel說。“自2015年以來,我們確實看到熱帶雨林的恢復速度明顯放緩。這種情況在南部最為明顯,那里的森林穩定性受到嚴重壓力,人類影響最大。”

研究人員還發現,主要是干旱期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導致森林退化,而不是干旱期的數量。“由于氣候變化,干旱的強度和頻率很可能會繼續增加。因此,我們努力保護亞馬遜雨林大部分地區剩余的恢復能力至關重要。”

本文為#拉丁美洲可持續發展前沿#系列文章第145集(LA-145)。

THE END

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臺觀點。供參考。

編譯 | Daisy
審核 | YUJIE
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