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沙特阿拉伯將主辦2024年世界環境日,今年的重點是荒漠化、土地退化和抗旱能力。

專家表示,由于氣候危機和過度用水,美國最大的兩個水庫——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的米德湖(Lake Mead)以及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的鮑威爾湖(Lake Powell)——為數百萬人提供水和電,卻面臨著走向“死池狀態”(dead pool status)的危險。當水庫中的水位下降到無法從大壩下游流動時,就會出現“死池”。


(夏天的米德湖。圖源: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NPS)

2023年,米德湖和鮑威爾湖的水位打破了歷史記錄,為有史以來最低。“死池”狀態意味著大壩的水位很低,無法再流向下游,下游水力發電站無水可用。

米德湖水庫是美國最大的人工水體,因20世紀30年代建造胡佛水壩時攔截水流而形成。第二大湖鮑威爾湖是20世紀60年代隨著格倫峽谷大壩的建設而形成的。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生態系統專家Lis Mullin Bernhardt說:“美國西部地區,科羅拉多河流域周圍,干旱已持續了20多年,以至于我們不再談論干旱。我們將其稱為“干旱化”,一種新的非常干燥的常態。”

米德湖和鮑威爾湖不僅為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懷俄明州、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和墨西哥的數千萬人提供水和電力,而且還為農業提供灌溉用水。專家警告說,隨著危機的加深,需要實行減少用水,但這可能還不夠。

聯合國環境署北美生態系統官員Maria Morgado表示:“雖然從短期和長期來看,調節和管理水的供需都至關重要,但氣候變化是這個問題的核心。從長遠來看,我們需要解決氣候變化和用水需求背后的根本原因。”

過去20年來,90%的重大災害是由洪水、干旱和其他與水有關的事件造成的。隨著干旱更加頻繁,缺水地區的人們將越來越依賴地下水,因為地下水能緩沖干旱,應對氣候變化。

人口增長和農業灌溉導致的需水量增加,加上降水減少和氣溫上升等氣候變化影響,加劇了用水需求的增加。溫度升高導致地表水蒸發增加,土壤被炙烤,降低了土壤濕度。

這是影響全球數億人的更廣泛趨勢的一部分。隨著氣候變化對地球相互關聯的自然系統造成嚴重破壞,干旱和荒漠化正迅速成為從美國到歐洲和非洲各地的新常態。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2022年報告《干旱數字快報》發現,自1970年以來,天氣、氣候和水災占所有災害的50%,每年影響全球5500萬人。報告還發現,每年有23億人面臨缺水壓力。

干旱也是影響土地退化的幾個因素之一,世界上20%至40%的土地被列為退化土地,影響到世界一半的人口,并影響農田、旱地、濕地、森林和草原。

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是為了保護和恢復世界各地的生態系統而設立的,聯合國環境署是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的主要成員之一。該十年計劃將持續到2030年,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時間表相同,旨在通過恢復生態系統來應對氣候變化并阻止生物多樣性崩潰。

THE END

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臺觀點。供參考。

編譯 | Daisy
審核 | Maggie
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