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面前,人類是如此的渺小;時間的長河里,一切都將會被抹平,人類甚至不能掀起絲毫的漣漪!我們能做的,便只有發展科技,讓人類文明一直傳承下去!
寧夏搭搭樂樂
2022-09-10
現生于北美淡水環境的雀鱔魚,早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就和恐龍一同生活;恐龍滅絕了,它卻能存活至今,其起源演化相關研究長期以來備受關注。
上海科技報
2023-11-08
目前,已有充分胚胎和化石證據證明人類中耳是從魚類的噴水孔演化而來,而魚類噴水孔又是從何而來,則是困擾學界長達百年的世紀難題。
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3-10-18
祿豐地區作為“中華第一龍”的發現地,80多年來從未停止對以恐龍為主的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保護和利用,多年來祿豐恐龍更是贏得了八個“世界第一”的美譽。
祿豐市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
2024-02-10
劍齒象是一類已經滅絕的象,與著名的猛犸象相比,它們出現的時間更早,象牙也更巨大,如同兩把巨劍,又粗又長又直,在尖端部分略有上翹,但劍齒卻不是指這個。
石林石得利地質博物館
2024-10-16
3年多以來,福建省龍巖上杭縣的恐龍足跡規模不斷擴大,累計發現恐龍足跡化石近1500枚,是已知全球最大的“恐爪龍類足跡”,并建立了新的足跡屬種。
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4-07-01
本文是吳飛翔博士通過化石的發現和研究過程,向我們展現的一種非常奇特的魚的演化研究:這種會走路、能爬樹,甚至其中個別品種如果只讓它水下呼吸,還會活活“淹”死,這么新奇的魚究竟是從何而來?
返樸
2025-03-07
2024年9月,在韓國釜山召開的第37屆國際地質大會上,位于我國內蒙古烏海市的“植物龐貝城——烏達二疊紀植被化石產地”成功入選第二批世界地質遺產地名錄
中國科普博覽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