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采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將“天關”衛星(又名愛因斯坦探針衛星)發射升空,被兩院院士評選為2024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出品: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5-08-15
2025年5月29日,長征三號乙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再次閃耀登場,成功發射了天問二號探測器,邁出了我國首次小行星探測與采樣返回之旅的關鍵一步。
中國航天報
2025-08-15
無論是在邊遠山區,還是在萬里海域,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戶外,一副衛星天線,就能讓你我跨越時空,共享電視直播的每一個燃情時刻,這背后,是我國自主可控的廣播電視衛星通信網絡在默默支撐。
中國航天報
2025-08-08
近年來,低軌衛星的墜落正在顯著加速。2024年,僅墜入大氣層的星鏈衛星就已超過300顆,數量觸目驚心。沒有碰撞,沒有爆炸,究竟是誰,導演了這場太空中的集體墜落?
返樸
2025-08-01
7月28日,“石榴籽一家親”穗疏手拉手夏令營走進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來自新疆疏附縣的50名少先隊員與廣州市少先隊員們結對攜手,沉浸式體驗航天氣象科普,感受中國氣象衛星事業跨越式發展!
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
2025-07-31
近日,太陽發生了一次日珥爆發事件,大量的等離子體物質和能量被拋向太空。這次爆發的威力極其強大,劃出了一條長達約40萬公里的熾熱等離子體溝壑,其長度大致相當于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5-07-24
什么是衛星遙感數據的智能化?衛星遙感數據的智能化處理與產業化應用的核心目標又是什么?最新進展如何?讓我們通過一張圖來了解。
科普中國
2025-07-18
天舟九號貨運飛船的發射期間,文昌航天科普館迎來了參觀熱潮。發射期間,館內游人如織,日均接待量較平日翻倍,眾多航天愛好者與普通民眾紛至沓來,共同感受中國航天的澎湃脈動。
文昌市航天科普館
2025-07-16
2025年7月15日5時34分,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天舟九號,約10分鐘后飛船與火箭分離入軌,3小時后成功對接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這是第4次貨運補給任務,攜約6.5噸物資。
北京科協
2025-07-16
由于地震發生的機理復雜,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能夠全面描述地震的經驗模型,其預測和預警一直是個世界性難題。為了突破傳統地基監測的局限,我國研發了張衡一號衛星。
中國航天報
2025-07-10
近期,有關馬斯克星鏈衛星大批墜落的內容,頻繁登上熱搜。這里先要解釋一下,星鏈衛星并不是一夜之間掉下來這么多,而是日積月累達到了一個較大的數字。
科普中國新媒體
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