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就在這田間阡陌、雜草群落間,郭青云帶領她的科研團隊開展“北方農田惡性雜草區域性防控技術體系”、“農林重要雜草鼠害監控技術研發”、“油菜田草害綜合治理技術”等課題研究,成功研制出油田清,油草枯等一次性除草劑。攻破了我國春油菜區草害重、除草難的技術難題……傾力親為三十年,孜孜不倦三十年,郭青云用雙腳丈量西部土地,用雙手呵護棵棵植物,初心不改,獻身植物保護事業,為農業增收增產保駕護航。率團隊求創新終獲“累累碩果”2005年,郭青云率團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聯合,共同申報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項目。2010年 9月,郭青云帶領科研團隊創造性地提出“我國新型農作制下雜草監測與區域治理”設想,提交了一份近5萬字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順利入選國家“十二五”項目。
科研 十年 團隊
來源:科普中國 2017-12-26 15:35:00
1996年碩士畢業后,潘建偉赴量子科研的重鎮——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量子實驗研究的世界級大師塞林格。在浩瀚的太空,“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與地面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一起,首次搭建起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于家為國,潛心默守每次去采訪潘建偉,都可以在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門廳入口的墻壁上,看到刻著這樣一段話——“回想自己的一生,經歷過許多坎坷,唯一的希望就是祖國繁榮昌盛,科學發達。孩子們紛紛說,“量子比芝麻還要小”“量子鑰匙不怕被偷”“量子和孫悟空一樣,會分身術和筋斗云”……孩子們還不知道,這個神話比喻的創造者,正是潘建偉。老太太問,你做量子物理的哪一方面?我說是量子信息、量子態隱形傳輸,就像時空穿越里面的東西。
科研 中國 衛星
來源:科普中國 2017-12-26 09:35:00
葉玉如從事的是神經生物學研究,她的目標是使治愈帕金森氏癥成為可能。每一項科研成果背后往往都蘊藏著一個故事,葉玉如的研究初衷也是這樣。葉玉如回憶說:“幾年前,母親的一個姐姐因患老年癡呆癥而去世,這位姨媽無法認出我們其中的任何一個人,母親因此深受打擊”。葉玉如的母親知道女兒研究的是神經科學領域,也知道她對醫藥研制有著濃厚的興趣。一次,葉教授的團隊從“此物最相思”的相思豆中提取了一種化合物,希望能治療老年癡呆癥,但后來的實驗發現,這種化合物反而對抑郁癥很有療效。她將這種堅持科研的責任傳遞給了她的學生,“我一向鼓勵學生對科研要有熱忱,我希望他們察覺到,做科研的選擇是要發自內心的,得到成功也是基于自己的努力。
科研 葉玉如 教授
來源:科普中國 2017-12-25 19:56:00
在我國群星璀璨的院士群體中,“父子院士”張文佑、張肇西是一道靚麗的風景。張肇西院士以重夸克偶素強產生和Bc介子研究聞名于世界,是我國著名的粒子物理學家,曾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物理學會吳有訓物理獎等獎項, 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63年大學畢業后,張肇西考取了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朱洪元先生,跟隨朱先生的這段科研經歷為張肇西的粒子物理研究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在隨后的研究中,張肇西院士率先給出了強產生重夸克偶素的色單機制,率先在理論上計算出b夸克到Bc介子的碎裂函數,算出了最有利于產生Bc介子過程的產生幾率和Bc介子的主要衰變道的寬度,及Bc介子的衰變壽命等數據,明確預言了實驗發現Bc介子的途徑和可能性。
科研 中國科學... 介子
對于如何推動我國基礎科學領域的科研創新,張肇西院士分享了他的心得:“現在我們國家方方面面都需要創新,創新這些事情沒有什么神秘,我的建議,就是對每個人首先打好基礎,真正要做到創新,就要把技術打牢靠。”五十年專注粒子物理的理論研究讓張肇西院士對基礎科學領域的創新探索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在探討交流的過程中,年輕的張肇西領悟到很多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潛移默化的指引對張肇西的科研道路影響深遠。”如今,耄耋之年的張肇西院士依然活躍在科研和科普的第一線,每天還堅持來到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辦公室審閱稿件、撰寫文章,希望繼續為我國物理科學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學普及貢獻一份力量,推動我國理論物理研究不斷取得創新突破。
科研 中國科學... 中國科學...
對于SCI而言,SCI期刊更應多回歸學術成果展現、交流功能,SCI工具則更多回歸論文檢索、分析等科學計量功能,從而讓科學歸科學,SCI歸SCI。
科研 SCI 科學
來源:科普時報 2019-11-07 13:54:31
“我對于我的私生活不保存有任何奢望,我的快樂和幸福絕大部分寄托在我的工作上,和全國人民的快樂和幸福是分不開的。為人民的建設事業,我愿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沈家祥
科研
來源:科技前沿大師談 2018-09-22 07:01:11
張旭對疼痛的研究認識始于大學時期,在醫院實習時,當看到有的病人在痛苦中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他立志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以減輕患者的疼痛,這一做,就堅持到了現在。
科研 疼痛
來源:科技前沿大師談 2018-09-18 15: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