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肇西,粒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1940年(庚辰年)7月生于廣西,籍貫河北唐山市。1963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
張肇西院士對于研究方向的堅守與選擇獨有一番體會。他說,作為青年人,一定要把自己時刻準備好,不是所有的發現和發明的機會都屬于你,但是可以屬于你的機會和發現在人生并不多,一定不要錯過。
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時代背景下,基礎科學領域的創新突破至關重要。對于如何推動我國基礎科學領域的科研創新,張肇西院士分享了他的心得:“現在我們國家方方面面都需要創新,創新這些事情沒有什么神秘,我的建議,就是對每個人首先打好基礎,真正要做到創新,就要把技術打牢靠。如果基礎不好,有些追逐創新最后是會鬧笑話的。”
五十年專注粒子物理的理論研究讓張肇西院士對基礎科學領域的創新探索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在他看來,要想在科學探索中有所發現,不僅要有扎實的基礎,還要有創新的勇氣。
年輕的時候,每當張肇西周末回家,父親都會主動和他交流討論一些科學問題。在探討交流的過程中,年輕的張肇西領悟到很多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潛移默化的指引對張肇西的科研道路影響深遠。回憶過去,張肇西說:“我父親有16個字,要‘敏于觀察、勤于思考、善于綜合,勇于創新’。現在來看的話,這些對我自己還是有影響。我想一個人總要有追求,保持著追求是非常重要的。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然后想清楚自己哪些事情是非常有意義的。”
如今,耄耋之年的張肇西院士依然活躍在科研和科普的第一線,每天還堅持來到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辦公室審閱稿件、撰寫文章,希望繼續為我國物理科學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學普及貢獻一份力量,推動我國理論物理研究不斷取得創新突破。
張肇西院士的粒子物理之路
圖文簡介
對于如何推動我國基礎科學領域的科研創新,張肇西院士分享了他的心得:“現在我們國家方方面面都需要創新,創新這些事情沒有什么神秘,我的建議,就是對每個人首先打好基礎,真正要做到創新,就要把技術打牢靠。”五十年專注粒子物理的理論研究讓張肇西院士對基礎科學領域的創新探索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在探討交流的過程中,年輕的張肇西領悟到很多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潛移默化的指引對張肇西的科研道路影響深遠。”如今,耄耋之年的張肇西院士依然活躍在科研和科普的第一線,每天還堅持來到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辦公室審閱稿件、撰寫文章,希望繼續為我國物理科學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學普及貢獻一份力量,推動我國理論物理研究不斷取得創新突破。
- 來源: 科普中國
- 上傳時間: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