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云形態獨特,是天氣的“指示牌”。中國科學家構建了世界領先的立體監測網,破譯“西風-季風”協同密碼,深入研究高原作為“亞洲水塔”的氣候效應與暖濕化影響,以提升災害預警能力,服務區域生態安全。
青藏高原地球科學科普教育基地
2025-07-04
1990年5月21日,我國科考領域針對青藏高原最大無人區——可可西里的綜合科學考察活動正式啟動。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5-05-21
凍土退化的蝴蝶效應已顯現。長江源區植被覆蓋度十年下降7%,黑土灘面積擴大至12萬公頃,這如同撕毀高原的“綠色防水毯”,加速地表水土流失。
Engineering前沿
2025-04-25
曾經去到青藏高原旅游的朋友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旦進入“世界屋脊”,就會發現這里草地廣闊、灌木叢生,而樹木卻顯得格外稀少,大多數地區仿佛就是樹木的生命“禁區”,根本就看不到一棵樹。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2025-02-10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薛永康教授聯合國內外多家研究機構,利用地球系統模型研究了2024年6月中國南方持續性強降雨的成因,發現青藏高原2024年破紀錄的暖春導致了6月中國南方持續強降雨。
《中國科學》雜志社
2025-02-08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青藏高原“十四五”以來累計新增銅資源量2000余萬噸。目前形成了玉龍、多龍、巨龍-甲瑪和雄村-朱諾四個千萬噸級銅礦資源基地,預測資源潛力達1.5億噸。
北京科技報
2025-02-02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日前通報稱,該所江左其杲副研究員和所在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以及歐洲多國科學家合作,從北京房山周口店、門頭溝牛眼洞等地發現的化石記錄中識別出稀有的雪豹化石。
北京科技報
2025-01-22
研究發現,近千年以來,青藏高原東北部的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逐漸增強,特別是在近200~300年間,其影響程度已超越氣候因素。
《中國科學》雜志社
2024-12-04
近期研究解析了近兩百年來全球變暖與人類活動影響疊加下的青藏高原濕地汞累積的時空格局,厘清了青藏高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濕地汞累積的兩種獨特分布模式。
《中國科學》雜志社
2024-11-26
“三級聯動”通常是指一種工作或管理機制,涉及到不同層級或部門之間的協調和合作。很少有人知道,青藏高原同樣有著一套“三級聯動”機制,那就是它與南極、北極之間,有著看似遙不可及實則密切相關的潛在聯系。
科學報國正當時
2024-10-28
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讓我們現代人的適應能力如此強大,從眾多人類物種中脫穎而出,成為地球上數量最多、生活范圍最廣,也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在的人類物種。
中國科普博覽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