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 年)》,包含 93 個專業類、845 種專業及 29 種新專業。面對專業選擇,該如何找準方向?多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給出建議。
科學報國正當時
2025-07-12
在第二次青藏科考中,一代新人正在成長。姚檀棟相信,他們必將承前啟后,為研究青藏高原、保護青藏高原實現更大創新,貢獻更大力量。
科學報國正當時
2024-08-22
我國在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上,亟待攻克的難題還有很多、任務仍然艱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定要把握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科學報國正當時
2024-08-21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核工業功勛獎章獲得者李德平3月16日在北京逝世。其父親李繼侗是著名植物學家、林學家,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父子同為院士。
北京科技報
2025-03-17
鄔賀銓表示,通信工程是一個軟硬件結合的專業,其知識結構正在不斷拓展,要跟感知、導航、定位融合,進一步還要通算融合、天地融合。青年學子應該認識到自身承擔的時代責任,要做出無愧于時代的貢獻。
科學報國正當時
2024-06-28
王赤說偉大事業都始于夢想,基于創新,成于實干。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基礎上,胸懷天下,加強高水平開放合作,更加積極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吸納更多優質全球科技創新資源
科學報國正當時
2024-08-12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高校要強化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積極探索極特需的優才、偏才有效選拔機制,通過將前沿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知識,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端人才,為國家源源不斷地造就基礎研究后備力量。
科學報國正當時
2024-08-20
去外地一個星期,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康相濤最放心不下的,是家禽種質資源基地里剛出殼不久的雛雞。8月9日,回到鄭州第二天,他就先后趕往位于原陽和臨潁的基地,鉆到養雞場里看看。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4-08-19
8月13日,河南省農科院張新友院士團隊在權威期刊《自然-遺傳學》上發表花生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花生的遺傳馴化史和遺傳機制,并挖掘出一批事關花生特性的關鍵基因,對指導花生育種工作意義重大。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4-08-19
先發者制人,后發者制于人。在我國領先領域,要增強戰略自信,結合自身制度和技術優勢,繼續加強體系化布局,完善產業鏈和創新鏈,在特色賽道上搶占先機。
科學報國正當時
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