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高考成績出爐后,志愿填報即將開始。科學報國是一代代青年學子不懈的追求,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投身祖國建設,實現個人價值。為激發更多有志青年投身科學事業,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國科協科普部聯合光明日報、光明網特邀10位院士,暢談數學、地學、醫學、物理學等“學科之美”,幫助考生了解國家重大需求和專業發展前景,回答考生及家長關心的問題。本次科普系列訪談由今日頭條平臺合作支持。
學過物理學和材料學
也接觸過機械工程
甚至對電子、醫療、化學等領域也有研究
他就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
王中林
2023年6月26日,王中林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23屆學生畢業典禮上致辭
打好基礎才能“點石成金”
作為納米研究領域的頂尖科學家
王中林一直走在科學的最前沿
2006年
他首次提出納米發電機的概念
6年后
王中林和團隊成功研發出
世界首臺摩擦納米發電機
可以將
環境中的低頻次、低振幅的機械能量
轉換為電能
王中林在實驗室指導學生
如今
摩擦納米發電機已經在
微納醫療健康與環保
自驅動傳感
藍色能源等多個領域得到發展
因為在納米技術上的貢獻
王中林成功登頂世界頂尖科學家
一次次地摘得世界級大獎
這樣的成就
離不開王中林對基礎學科的重視
“我的數理基礎打得不那么牢,
我可能就提不出一些原創的想法。”
他常對學生說
“只要把數學、物理基礎打好
永遠能找到你的空間。”
王中林和他的納米器件
王中林是這樣說的
更是這樣做的
憑借扎實的數理基礎
以及跨學科的學習優勢
他在科研的道路上
開創出一番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科學如人生,探索不服輸
2000年
王中林在一篇論文中
獨創地提出了自供電系統
所有的人都認為這是“天方夜譚”
而王中林卻堅持己見
帶著他的團隊
最終研發出了納米發電技術
2009年被美國《發現》周刊評為
歷年來20項重大納米技術之一
2010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
評選的50項最好發明之一
王中林和他的納米器件
從0到1的科研突破不是一蹴而就
王中林表示
能走到今天
一是因為對科學的好奇心
“科學就是我的生活
生活就是我的科學”
二是因為堅定不服輸的精神
科學會在爭論中越辯越明
下功夫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人生岔路,堅定方向才能“步步為贏”
回憶走過的科研道路
王中林分享了自己的“人生三步曲”
首先是創業階段
要取得被全世界證明的研究成果
其次是拓展階段
幫助同事和朋友在這個領域進步或取得成果
王中林做實驗
第三階段是奉獻社會階段
用所獲得的研究成果推動社會的發展
“人生的道路
是一個面臨多次選擇的馬拉松,
敢闖敢干最重要。
一步步走向自己期待的目標和輝煌,
判斷一個方向走下去,
再判斷,
不斷地調整自己,
與時俱進。
人生的選擇沒有最好的選擇
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
王中林指導學生做實驗
談及當前國家對于人才的需求
王中林認為
要“能上書架子,能上貨架子”
“上書架子”指的是在科學上有原創性
做前人未做之事
“上貨架子”則要將做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
造福國家和百姓
物理學專業: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專注于研究物質、能量、空間、時間以及它們之間的性質與相互關系。物理學通過研究物質世界的基本原理,探索并解釋自然界所發生的現象,從而揭示其背后的規則。
物理學專業旨在培養掌握物理學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數學基礎和實驗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這些人才能在物理學或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中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和相關的管理工作。
此外,物理學還涵蓋了眾多分支領域,如量子力學、熱力學、統計力學等,這些領域對于理解物質世界的微觀粒子運動規律至關重要。
物理學在解決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中的瓶頸問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核物理、核技術、量子力學等領域的研究,不僅推動了物理學本身的發展,也為國家科技進步和戰略安全提供了支持。
出品人
楊 谷
總監制
宋樂永 戰 釗
總策劃
宋雅娟
策 劃
蔡 琳 肖春芳 武玥彤
統 籌
張 蓉 孫 暢
記 者
宋雅娟 肖春芳
本期編導
宋雅娟 肖春芳
蔣曉宇(實習) 王雪兒(實習)
文 案
肖春芳 劉峻宇(實習)
特別鳴謝
中關村全球高端智庫聯盟
北京市科技戰略決策咨詢委員會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聯合出品
中國科協科普部 光明網
來源: 科學報國正當時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