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泉州市委人才辦、泉州市科協聯合舉辦的“走近院士”第三場活動在泉州市科技館學術報告廳舉行。本場活動作為東海科普大講堂第39講,由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李鵬博士帶領大家了解匡
福建省泉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2025-08-04
在翹首以盼整整532天后,鄂州市實驗小學20名學生代表終于踏入了武漢大地測量國家野外觀測站,見到了他們心心念念的“孫爺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研究院研究員孫和平。
武漢教育電視臺
2025-07-30
教育部近日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 年)》,包含 93 個專業類、845 種專業及 29 種新專業。面對專業選擇,該如何找準方向?多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給出建議。
科學報國正當時
2025-07-12
人們常覺得一輩子做一件事枯燥乏味,科研領域更是被貼上“苦熬冷板凳”的標簽,仿佛科學家們只是日復一日單調重復。但這種認知,其實是對科研的極大誤解。
李雷
2025-06-26
5月24日,中共泉州市委人才辦、泉州市科協在泉州市科技館學術報告廳聯合舉辦“走近院士”前沿科技講座第二講。本場講座作為東海科普大講堂第36講,以《纖維的科技奧秘——纖維強國的幕后英雄》為主題。
福建省泉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2025-05-26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核工業功勛獎章獲得者李德平3月16日在北京逝世。其父親李繼侗是著名植物學家、林學家,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父子同為院士。
北京科技報
2025-03-17
李明,世界公認的現代信息論奠基者之一,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中原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河南省重點引進科學家。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4-12-07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永蓮說,麗江獨特的立體氣候資源和多樣性的生物環境,為中藥材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要加強與中醫醫療機構交流合作,探索建設中醫藥優勢合作基地,加大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更好地扶持推動麗
科學家頻道
2024-09-19
農業是人類社會的基礎產業,不僅關乎人類的生存,更承載著文明與社會的進步。在科技浪潮洶涌澎湃的今天,農業更是社會穩定與繁榮的不動基石,而農業機械化則是推動農業現代化不可或缺的力量。面對未來,人們都在思考
科學報國正當時
2024-08-22
在第二次青藏科考中,一代新人正在成長。姚檀棟相信,他們必將承前啟后,為研究青藏高原、保護青藏高原實現更大創新,貢獻更大力量。
科學報國正當時
2024-08-22
我國在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上,亟待攻克的難題還有很多、任務仍然艱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定要把握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科學報國正當時
2024-08-21
先發者制人,后發者制于人。在我國領先領域,要增強戰略自信,結合自身制度和技術優勢,繼續加強體系化布局,完善產業鏈和創新鏈,在特色賽道上搶占先機。
科學報國正當時
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