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中共泉州市委人才辦、泉州市科協聯合舉辦的“走近院士”第三場活動在泉州市科技館學術報告廳舉行。本場活動作為東海科普大講堂第39講,由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李鵬博士帶領大家了解匡廷云院士的科研之路,揭開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植物工廠的神秘面紗。活動吸引近百人到場參與,超18萬人次線上觀看。
在成果展示環節,李鵬博士圍繞“植物工廠技術及產業化”介紹了其設計理念、應用領域及未來發展前景,介紹了院士工作站在植物光配方與照明燈具、專用營養液、栽培技術研發與生產模式、全自動化植物工廠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植物工廠穩定、高效的生產,幫助企業實現日產1.5噸蔬菜并在多地上市,展現出強勁的產業化活力。
隨后,李鵬博士帶來了題為《探秘植物工廠——植物的“理想國”》的前沿科技講座,講述了匡廷云院士戰勝癌癥病魔、投身科研事業的小故事,介紹了他在光合作用光合膜色素蛋白研究的成果以及為植物學領域發展作出的貢獻。匡廷云院士潛心科學研究、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學家精神深深打動了觀眾,激勵著新一代科技人員在科研路上勇往直前。
李鵬博士的講座以“光,為什么如此重要”開篇,通過分析光合作用與農業作物生長的關系,介紹如何利用發光半導體模擬太陽光,為植物找到最適合生長的光波。他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植物工廠的運作原理及產業化運作模式,直觀地向聽眾闡述了作為新興農業生產模式——植物工廠如何悄然改變傳統農業“看天吃飯”“面朝黃土背朝天”耕耘的景象。
本場“走近院士”活動內容貼近生活,深受觀眾喜愛,現場氣氛活躍,不僅向公眾推廣了植物工廠等現代農業科普知識,更在大家心中種下了探索前沿科技奧秘的種子,也將激勵著更多人投身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
來源: 福建省泉州市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