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也是家庭成員中最核心的角色。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關于母親、父親的稱呼有哪些?為什么在眾多稱呼中,“媽媽”“爸爸”的使用最為普遍?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
2023-06-02
現(xiàn)在的秋字,從火從禾,而甲骨文中的秋字,從火從蟲,狀如長須長足的蟋蟀。我國最早的“秋”字,為何與蟋蟀有關?從什么時候起,“秋”字才擺脫昆蟲特性,改為植物特性?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
2024-08-09
王國維是國學大師,1925年被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聘為教授,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并稱為清華國學“四大導師”,在文學、史學、哲學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尤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他被稱為奠基人物。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
2024-07-22
9月伊始,秋風送爽,各地高校紛紛迎來了開學的日子。同樣對校園生活滿懷憧憬的,還有一位來自3000多年前的年輕人。這位年輕人從商代的“子其入學”刻辭卜甲中向我們走來。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
2024-09-16
1928年10月,在安陽市西北郊的小屯村,考古學家董作賓揮下第一鍬,中國考古人發(fā)掘殷墟的序幕由此拉開……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
2024-08-04
今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tài)日??缭饺?,在浩瀚的甲骨文里,風、雨、雪浪漫變幻,花、草、木生機勃勃,魚、鳥、獸多樣生息,今人與古人握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亙古綿延。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
2024-08-15
“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多么可愛的兔兔?。∧阒绬?,據(jù)說“兔”字最初的寫法就源自兔子可愛的外形,不信你看……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
2024-09-27
自古以來,中國人夏天都有蟬聲相伴。蟬成了夏日的標志。其實“蟬”字起源很早,據(jù)河南省兒童文學學會副會長、古文字學者袁勇介紹,“蟬”字起初應該是描繪蟬形象的象形字。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
2024-07-19
為發(fā)揮甲骨文研究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的積極作用,中國文字博物館將長期堅持甲骨文釋讀優(yōu)秀成果的征集工作
科幻畫報
2022-12-30
甲骨文是現(xiàn)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殷墟,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CHN九象科技
2022-09-02
7月26日,塞納河畔,巴黎奧運會開幕,全球體育迷們的目光即將匯聚于此。當體育遇上甲骨文,會有什么奇妙的反應?讓我們去甲骨文中,感受體育運動的魅力!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
2024-07-24
現(xiàn)代社會法律無處不在,時刻規(guī)范著人們的行為、維護著社會的秩序。而在古代社會,法律也一直存在。殷墟甲骨文,不僅記錄了商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信息,還蘊含著古代法律的萌芽。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
2024-12-06
提及甲骨文研究的先驅,就一定繞不過王襄。他雖然不如“甲骨四堂”那般聲名顯赫,但他為甲骨文研究傾注了畢生的心血與才智,是殷墟甲骨文最早的發(fā)現(xiàn)、鑒定、購藏和研究者之一。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
2024-09-14
甲骨并不是商代文字的唯一載體,商代文字也經歷了一個走向成熟的過程。早商的都城即今天的鄭州,在甲骨文的演變、形成過程中處于怎樣的地位?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
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