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5時34分,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天舟九號,約10分鐘后飛船與火箭分離入軌,3小時后成功對接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這是第4次貨運補給任務,攜約6.5噸物資。
北京科協
2025-07-16
5月27日,“星空逐夢”系列科普活動走進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孫志斌以“中國空間站技術成就與未來發展”為主題,為南理工師生帶來一場趣味橫生的科普講座。
中國航天報
2025-05-30
如何根據太空活動規律、針對太空艙內特點,探索給予宇航員全方位的生命支持,發掘太空心肺復蘇的技法尤為重要
王立祥
2025-05-22
5月14日12時12分,國星宇航、之江實驗室攜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12顆衛星發射升空。
科普熊貓
2025-05-17
本項目將競賽活動進行校本化、系統化、課程化并持續更新,旨在培養青少年對太空探索的熱情,激發科技興趣和創新潛力,豐富科學教育校本課程資源。
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
2025-05-08
動物們的太空旅行是人類太空探索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用自己的身體和生命為人類的太空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們相信動物們在未來的太空探索中將會繼續發揮重要的作
"桂工"科普
2025-04-28
除了斑馬魚,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生物被送上太空執行任務。比如,果蠅、小鼠等,它們都有著各自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可以為我們提供不同方面的研究信息。通過綜合研究這些生物在太空中的表現,我們對太空環境和生命的
"桂工"科普
2025-04-27
最近,“渦蟲上天”的新聞在科技圈和生物界炸開了鍋。很難想象,在浩渺宇宙中的中國空間站里,這些小小的渦蟲即將開啟一段前所未有的旅程。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2025-04-24
近期研究首次全景式解讀了我國空間站運營早期的環境微生物群落特征和時序性變化,不僅為我國空間站微生物生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數據,還為未來長期載人航天任務中的微生物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中國科學》雜志社
2025-04-03
二維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搭載于我國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衛星“實踐十九號”,在太空環境中完成了一場為期14天的在軌驗證,揭示了二維材料在宇宙環境中的優異適應性,為下一代太空材料技術奠定基礎。
《中國科學》雜志社
2025-04-01
鄭州大學劉春太教授研究團隊報道了一種同時具有優異雙效熱管理和阻燃性能的核殼結構納米纖維膜用于太空極端高溫環境防護,為極端太空環境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高溫防護材料提供了創新性的設計方案。
《中國科學》雜志社
2025-03-11
近年來,科學家們對地球天氣與太空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有了突破性的新發現。一項發表于《科學美國人》雜志的研究揭示了地球大氣中的閃電擊中
科普文迅
2025-01-05
超重型助推器底部瞬間噴涌出洶涌烈焰,仿若一條怒吼的巨龍,裹挾著無盡力量拔地而起,向著浩渺蒼穹奮勇沖去。在成功助力星際飛船突破大氣層、達到既定發射任務節點后,超重型助推器并未就此謝幕,而是開啟了它更為驚
桂林科普小達人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