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
近年來,太空車設計主題活動受到了廣泛關注,第九屆和第十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特別設立了“未來太空車項目”。本項目將競賽活動進行校本化、系統化、課程化并持續更新,旨在培養青少年對太空探索的熱情,激發科技興趣和創新潛力,豐富科學教育校本課程資源。
活動目標
通過精心設計課程,帶領學生探索太空車發展動態與趨勢,掌握設計制造關鍵知識,包括工作原理、結構組成及動力系統等;通過團隊形式參與活動,培養學生溝通、協調與合作能力;通過實踐體驗,學生利用指定或自選的材料,完成太空車設計與制作,挑戰行駛與攀爬任務,鍛煉動手能力;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與創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發揮創意,培養創新意識與問題解決、信息分析評估和知識運用能力。
活動條件
對象與形式
受眾群體 初中國際少年科學院社團學生、對該項目感興趣的其他學生。
組織形式 根據項目任務進行小組合作。
學生分組 評審監督小組、計分小組、場地組、攝影組、項目組。
實踐策略
包括目標明確化、內容結構化、方法多樣化、活動實踐化、團隊協作化、資源校本化、跨學科細化、成果展示化、評價多元化、創新持續化。
實施方法
深化教師對項目的理解,提高課程開發能力;創新教學方法,制訂科學課程計劃,營造科技活動氛圍;利用現有資源搭建校級競技場地;集中性授課、針對性指導;強調基礎設計,鼓勵創新迭代。
課堂教學與課后實踐相結合,注重探究式學習、問題導向學習,通過太空車測試結果分析與機構優化改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器材
學校配備實驗器材、工具及活動場地,教師提供太空車設計模型樣例,學生利用配套資源包進行初級設計、實驗,再進行迭代更新。
活動內容
活動涵蓋了太空車歷史、設計原理、動力系統、機械結構設計,以及人工智能拓展等內容,項目任務、活動目標與組織形式如圖1所示。競賽環節2人1隊,賽道規格明確,裝置設計有嚴格標準。比賽規則設計為3輪競技,以直線行進、成功翻越障礙物高度、2次翻越障礙物、用時等信息作為比賽內容。同時,結合創新設計、太空車模型制作、匯報演講等多方面展示,全面評估學生表現。
圖 1 項目任務、活動目標與組織形式
活動過程
準備階段
確認參與學生范圍,調研學生對“未來太空車設計與挑戰”活動課程的興趣,掌握學生能力情況。
針對學生成長特點、認知能力、學習成果預期等進行課程設計,分析活動開展過程中的重點、難點。
根據規則要求,從模型制作、裝置測試、賽道障礙物設置、爬高挑戰等多個環節進行現場模擬,發現問題后進行綜合復盤,完善課程設計細節,盡量兼顧每一位參與的學生。
實施階段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太空車設計與制作,展開一系列緊張而有序的實踐操作,活動安排詳見表1。主要過程如下:①小組討論,進行方案設計;②分組頭腦風暴,交流太空車模型設計思路;③準備木板、電池、齒輪等材料,以及小刀、熱熔膠槍等工具;④按照設計圖紙分組進行模型組裝和調試;⑤按照競賽要求,搭建競技場地;⑥各小組自行檢查測試效果,進行得分核算,測試并參加項目挑戰。
總結階段
主要步驟如下:①學生完成太空車的最終設計和制作,確保所有功能符合預期目標;②學生按照要求提交太空車模型,包括必要的文檔和說明材料;③組織展示活動,讓學生展示各組太空車的設計理念;④學生自評、互評,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和作品,給出評價和建議;⑤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分析,討論項目的成功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⑥邀請學生分享經驗和心得,鼓勵學生討論如何將所學應用到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⑦基于總結階段的反饋,制訂改進計劃,為下一個項目或課程的實施提供參考。
圖2 教師指導學生完善太空車結構
圖3 迭代后太空車質量測定
圖4 分組競賽環節
該項目獲得第 38 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一等獎
來源: 《中國科技教育》2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