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DNA雙螺旋結構發現70周年。1953年4月25日,兩個年輕人在知名期刊《自然》上發表了一頁紙的論文,揭示了DNA雙螺旋結構,一時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此后生物學研究正式邁入分子時代。
深究科學
2023-10-07
紐結理論長期困擾著數學家,但隨著人工智能的進步,有研究者在生物學中找到了突破口,因為紐結結構存在于許多重要的生物分子中,例如蛋白質、DNA等。對于難以識別歸類的復雜紐結結構,AI給出了令人驚訝的結果。
返樸
2024-10-21
解清帥能夠一家團聚,離不開一家做人臉識別的公司。公司的“跨年齡同親緣人臉比對算法”通過分析解清帥父母加上哥哥的面部圖像,就匹配到了解清帥,最終通過DNA對比,確認了解清帥的身份。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3-12-07
在現代社會,有許多場合是需要核實一個人的身份的。對照身份證當然是很常用的方法,人臉識別也很有幫助,但有一種最古老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那就是指紋比對。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2023-12-21
2023年4月,《科學》雜志發表了德國、瑞士等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雄性黃瘋蟻大多是嵌合體,身上有兩套DNA——這種現象目前僅在雄性黃瘋蟻身上被發現。出品:科普中國-星空計劃(創作培育)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3-07-28
通過研究某地的昆蟲時空變化、分布格局變化以及對其進化機制進行研究,可有助于了解環保、氣候等多方面的研究問題,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十分重要的一環。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4-01-16
曾在精神病院治療的梵高,一生飽受精神分裂癥困擾的經濟學家約翰·納什,把抑郁比作內心“黑狗”的丘吉爾…… 這些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取得極大成就的名人們似乎總在佐證“天才與瘋子,一線之隔”這句名言。
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5-04-12
古今中外,圍繞著遺傳的問題有很多探討。從林奈、拉馬克、達爾文,再到孟德爾,以及后面的沃森、克里克等,最終科學家找到了生命的遺傳秘密:它就潛藏在我們的基因里。
深究科學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