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的小插曲,往往藏著最生動的自然課。當你在樹下被莫名“水滴”襲擊時,可別光顧著抬頭找烏云 —— 那些蹦跶的蟬、扎堆的蚜蟲,才是藏在枝葉間的“幕后玩家”。
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5-07-28
一對烏鶇在我家陽臺的花架上忙忙碌碌地進進出出,它們銜來干草,筑起了鳥巢。烏鶇是鳥類中的“口技大師”,歌聲婉轉動聽,并且善于模仿其他鳥類的鳴叫,因此又被稱為“百舌鳥”。我趕緊
新視界
2025-06-28
北京的百望山,為何能成為猛禽遷徙途中如此重要的“中轉站”?什么樣的自然因素吸引了眾多猛禽在此聚集?我們又該如何在欣賞這些“天空精靈”的同時做到文明觀鳥呢?
北京科技報
2025-06-09
野生動物確實有一定的危險性,但說它們有什么“主觀惡意”甚至“兇殘”并不符合實際。野生動物與人的沖突,主要原因還是食物與棲息地的問題。
科學辟謠
2025-05-08
豹貓作為敏感性動物,對生態環境要求較高,主要棲息于山地林區和郊野灌叢等生境中。豹貓是北京山區現有的唯一一種野生貓科動物,是食物鏈頂端的捕食者,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北京科技報
2025-04-26
“超固體”并非日常生活中有重量、有形狀的固體,但光確實具備一些與日常經驗相悖的性質,讓光纖通信的加密成為可能。
中國通信學會
2025-03-30
本文是一篇具有科普意義的小故事,重點科普了青蛙和蜻蜓的成長過程。故事背景設定在盛夏,結合當季池塘中的兩種典型生物,將兩種小生物擬人化,加上戲劇化的劇情,在對話中分別闡述了青蛙和蜻蜓的蛻變過程。故事引人
陜西省科普作家協會
2024-12-04
神秘的熱帶雨林,自然以她最瑰麗的姿態展現著生命的奇跡。這里,不僅是地球上物種多樣性的寶庫,更是昆蟲藝術家們揮灑才華的舞臺。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踏入這片綠意盎然的天地。(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