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北閣草坪上的紅嘴藍鵲
這是我第一次成功地拍出一張美妙的生靈圖像!紅嘴藍鵲不算是特別常見的鳥種,但在北大偶爾還會碰見。鴉科大佬是不怕人的,當時我在用一塊15-45mm的鏡頭,幾乎要懟臉拍上去,拍了很多張近照,最終還是最喜歡鳥兒離去的倩影。徜徉在綠色世界中,希望它永葆自由的魂靈。之后,我就買了長焦鏡頭,決定拍下更多漂亮小鳥。
2. 雪地北松鼠
雪后清晨,南北閣草坪邊緣的松樹下,窸窸窣窣的聲響,小松鼠偶然間竄出來,引得學生們紛紛駐足觀望。每至嚴冬,北松鼠的耳上就會長出兩簇長長的耳毛,蓬松的尾巴時或高舉。它在品鑒一顆松果,絲毫不懼行人的目光,精細地挑揀著一顆顆松子。
3. 最后一朵望春玉蘭
綠協新學期開啟了“尋找第一朵花”的活動,我找到了幾種,卻始終覺得“第一朵”無論從生長形態還是生長環境來說都算不得好看,有誰來關心“最后一朵花”呢?望春玉蘭,原是玉蘭中最早開放的一種,是報春的信使,而我有幸看到靜園草坪一樹望春玉蘭的最后一朵。風中舒展著最后的形態,很快就要像飛鳥一樣騰躍、回旋,墜入屬于她的春泥。
4. 昂首闊步的黑水雞
中水池,游人罕至,恰好是小動物們的天堂。林鳥、水鳥都喜歡在此棲遲。黑水雞是這里的常駐居民,平時收斂雙翅,只一雙長腳躡躡縮縮地行走。偶爾見到人類,且驚且懼,忙不迭地展開兩翅,大步流星,似乎要宣誓這一片荷池的主權。
5. 古鴛鴦赤麻鴨
紫竹院公園各類鳥禽很多,撐船的大爺介紹說,這是鴛鴦。我疑惑,那另外一種花花綠綠的呢?大爺說,那也是鴛鴦,兩種都是。回來后查資料,發現中國古人(清代之前)所說的“鴛鴦”是現在中文學名的“赤麻鴨”,而現在我們所指稱的“鴛鴦”古稱“鸂鶒”。太驚喜了!以前讀花間詞的時候,一直不知道“鸂鶒”是什么,原來竟是我們很熟悉的“鴛鴦”。而結合赤麻鴨的照片,也更理解了“共笑鴛鴦綺,鴛鴦兩白頭”,古時的鴛鴦真是一對白頭眷侶呀!撐船的大爺真是不凡,高手在民間!
來源: 科普中國北大行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