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利用嫦娥六號月背樣品做出的兩項獨立研究成果,如同兩顆閃耀的學術之星,分別榮登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志和《科學》雜志。
桂林科普小達人
2024-12-30
“夢想”號承載著中華民族對海洋的無限憧憬與探索精神,向著地球深部奮勇前行,必將為中國深海探索開啟全新篇章,在浩瀚無垠的海洋上書寫屬于中國的壯麗篇章。
桂林科普小達人
2024-12-30
我國首個國產移動操作系統——華為原生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 NEXT)在萬眾矚目之下,于深圳市南山區的深圳灣體育中心正式發布。
桂林科普小達人
2024-12-30
2024中國貴州國際能源產業博覽交易會于6月20日在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開幕,其中設立的“煤礦智能化技術裝備展”格外引人注目。煤礦從業者總是給人一種豪放、粗獷的印象,似乎與智能化不沾邊。
科普中國
2024-06-20
3月19日,我國第一口位于海底的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正式開鉆,這標志著我國初步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監測的全套鉆完井技術和裝備體系,填補了我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術的空白。
北京科技報
2023-04-06
這些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它們正逐漸成為現實。我們一起來看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展品中有哪些驚喜吧~
北京科技報
2024-08-24
科學家們不斷探索創新,研發出了先進的海浪預報模式,其中“媽祖·海浪”預報模式便是一顆璀璨的科技明珠。她像一雙明亮的眼睛,帶領人類洞察海浪的神秘。
中國科普博覽
2024-09-05
金秋時節,寬闊平整的田野里,只見機器不見人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一圖了解科技引領下,新農民們如何手握“新農具”,耕出“智慧田”!
人民網科普
2023-10-19
如果人類能夠成功實現用魚鰓的原理制作設備在海洋中自由活動的目標,將為人類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改變。海洋將成為人類的新領域,為科學研究、資源開發、能源利用等提供更多機會。
科普文迅
2024-01-01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賀泓主持的“燃燒廢氣中的氮氧化物催化凈化基礎研究”,就設計出了一系列新型催化劑,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劑在低溫區的活性。
科普中國-科普話強國
2023-11-13
近年來,類人機器人技術突飛猛進,在多個領域走進人類視野,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取決于巧妙絕倫的仿生結構設計和日新月異的驅動控制技術。
光明科普
2023-03-28
提起人工智能,就不得不提到自主性。自主性被理解為比人工智能更復雜的東西,甚至有些觀點認為自主性等同于人工智能,事實上這并不太準確。
光明科普
2023-03-24
大學時期創業至今,時印科技創始人李景元和他的團隊用了9年把3D打印設備普及到了人們的線下生活中。跨界研發食品打印、推動3D打印與各類產業結合,李景元帶領時印科技不斷探索著3D打印的無限可能。
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