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領域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許多關于AI的話題也頻頻引發熱議,比如熱門AI影視作品的產出、AI專業成為高校招生的亮點、同時企圖利用AI進行犯罪的風險也逐漸顯露......
不過也有不少網友提出,在未來AI愈加盛行的背景下,它能否滿足人類的情感需求呢?
可能AI距離人們比較遙遠,所以難以直接想象,AI到底能不能,以及怎樣才能滿足人類的情感需求。我們先換一個可以類比的存在,寵物狗是如何從荒原動物,最終演化成能滿足人類的情感需求的存在?今天就從寵物狗開始來和大家聊聊!
01,人類是如何接受狗狗來滿足自己一定的情感需求呢?
全球有7億多只狗,幾乎每10個人就擁有一條狗。按照一個家庭3個基本成員的話,幾乎將近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類擁有一個寵物狗“準家人”,作為家庭情感陪伴存在。
那么,人類是如何接受狗來滿足自己一定的情感需求呢?其實這方面我還真的深入了解過,寵物狗的馴化過程,其實就很像AI進化為人類情感陪伴者過程:同樣是學習如何進入人類的生活中,并成為情感陪伴的重要一員。這個過程,伴隨著兩個關鍵過程:需求+學習
02,如何滿足人類情感需求之一——動機
能不能滿足人類的情感,首先要看人類是否有馴化寵物和AI的需求和動機
很多人以為狗進入人類生活是文明時代后,也就是農業時代起的最近一萬年。研究發現,狗的馴化可能在3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就開始了。
那時候人類茹毛飲血,采集狩獵,而一些相對溫馴的灰狼,選擇與人類互惠互利。如食物短缺時,人類儲存食物分一部分給狼吃,而作為回報,狼為人類提供安保以及狩獵等。
人類產生了對它馴化的需求。隨著漫長的歲月,人類不斷介入狼繁育,最后讓狼變成了更加溫馴服從的情感陪伴者——狗。不過,有了需求,只是第一步。
狗作為人類的重要伴侶動物,和其他家養動物差別很大,而這個過程,就是第二個重要的因素:學習。
03,如何滿足人類情感需求之二——學習
AI學習進化是成為情感陪伴者的必要一環。相信很多人養狗后,一定有一個重要的步驟:教育寵物狗。
沒錯,無論是讓狗學會一些規矩,比如到指定地點排便,還是讓狗學會和人類溝通,典型的就是聽懂人的指令,甚至有些狗可以掌握數百甚至更多的人類指令。而這個過程,狗狗的學習是非常關鍵的。
事實上,經過長期的適應,狗狗甚至進化出了專門的和人類適應的生物學機制,印刻到了基因里。
比如,之前《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指出,狗會用面部表情和人類交流。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將24只狗和人類相處進行記錄,把狗對人類動作做出的反應進行匯總分類,結果發現,哪怕是一個純粹的陌生人,狗狗也會表現出不同的表情來應對,而且如果當人面朝著狗狗的時候,它們的表情更加豐富,換句話,狗狗是在嘗試用面部表情來和人類溝通交流,要知道,這是非常高級的技能,在絕大多數動物中都不存在的。
其他類似的研究也表明,相比于狗的近親——狼,狗的面部肌肉更加豐富,尤其是眼部肌肉,這也方便他們能夠展示更加多樣化的表情和情緒。
正因為如此,作為伴侶動物,狗是非常成功的,它走進了億萬家庭,成為人類重要的伴侶。
需求和學習,是狗狗成為人類伴侶動物的根本因素之一,那么AI呢?
04,AI能像狗狗一樣滿足人類情感需求嗎?
其實,從狗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出,未來的AI滿足情感需求的可能性,那就是:需求+學習。我們一一來看。
首先,我們需要AI嗎?答案是肯定的。這里面主要有幾個角度,我試著來解讀下。
1,老齡化和少子化問題嚴重,更多人面臨缺少陪伴的現實
老齡化和少子化已經成為了今天人口問題最嚴重的兩個點了,幾乎每次出現相關新聞都引發全網嘩然和討論。目前世界上存在著很多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的國家,亞洲及歐洲等地的出生率持續下降。
而在老齡化的同時,少子化也成為了另一個重要現象。這些都將可能使人口負增長的情況加劇。老齡化和少子化,導致很多老人們是缺少陪伴的,他們的情感需求很難得到完整的滿足。
2,傳統戀愛和婚姻觀雖然在改變,但人類對情感和情緒價值的需求是不變的
這些年來,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人類傳統的戀愛婚姻觀念似乎正在崩解。無論是逐步下降的結婚率和不斷攀升的離婚率,還是越來越晚的結婚生育年齡,這些都意味著,傳統的戀愛婚姻在改變。不少人進入了不想戀愛的階段,或者結婚了不想生小孩的狀態。
但是,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必然需要情感情緒的輸出和交流。那么,這個時候,對于一個交互對象的需求就是很重要了,而AI同樣也可以滿足這一點。
3,AI超出寵物,還能額外做的更多
其實,這個時候,我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那些狗等伴侶動物做不到的事情,也是AI的優勢。
最簡單的:狗不能直接和人語言交流,可以說,這是最大的障礙之一。我們對著寵物狗一直說話,那也只能是對狗彈琴,但是,AI做到和人的對話和交流,這是極大的優勢之一,能夠給人塑造出一種社會參與感。
除此以外,更加全程24小時的陪伴,隨叫隨到,不需要飼養,能夠滿足更高級的交互需求,比如讓AI制定個計劃甚至鬧鐘。
可以說,AI理論上,的確是能夠滿足人類的情感需求,那么,有了需求,學習呢?這自然是無需考慮的,AI最大的優勢就是學習了。
05,AI的最大優勢——學習
狗狗經過了3萬多年的馴化和學習,才變成今天這樣子,畢竟很多性狀的出現和固定,那是需要從表觀遺傳到基因變異,還加上代代的強人工選擇才能實現。
而AI根本不存在這些障礙,尤其是現代科技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提高了AI的能力。AI想要滿足人類的情感需求,首先是要對這個人的情緒、行為、習慣等有所了解,而這需要巨大的算力來支持。任何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種獨一無二,不僅僅是他的外觀相貌,更是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和個人性格,而這些內容,并不能直觀去捕捉到,而是需要從許多細節中去看到、分析到、并得到結論。
比如AI對于面部表情采集和分析已經較為成熟了,但是很多人的面部的細微表情仍然千變萬化,且不一定能夠反應他的真實情緒,而可能是他微微的一個手指抖動,或者眼睛撇過時候稍微的停頓,甚至只是今天多沉默了一小會兒,再或者他有意無意地改變了家庭的擺設變動,這些都是都反映著人類微妙的情緒變化。
而AI對這些情緒細節的分析,是需要非常復雜的計算的。但大量的獲取細節進行計算,是AI對一個人情感了解的最基本途徑,只能也必須依賴強大的計算能力。目前已經有公司在研究這方面了。在AI進化為陪伴者的路上,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有多少計算力,就有多少生產力,而未來也就有多少可能性。
另外,一個人的情感,不可能只在家中,一個人也不可能永遠鎖在屋子里。
我們要出國、出差、長時間遠程旅游、購物、交通,這些無數的場景才是普通人的日常,事實上,可能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成年以后,待在家里的時間可能都不到一半。這個時候,人類與AI之間無處不在的連接就很有必要了。
上班間隙,紅綠燈時,超市廣場,我們的情感需求都在,那么,我們和AI之間就需要這種隨時隨地無處不在的連接。
在滿足了上面這些基礎之上,AI可能才是情感需求的核心。
如何讀懂情感,需要AI來對我們進行了解,真正的做到我們的知心朋友,這一點和目前廣泛使用的那種問答式機器人不一樣。我們需要的是私人訂制,真正屬于自己的,所以機器學習尤其是神經網絡就是核心了,它才是做到讀懂我們自己的關鍵。
而且,不只是讀懂,情感,是要有交互的,不是我們一直對著機器像樹洞一樣自言自語,而是一個真正的互相聊得起來的陪伴,這也要求人工智能能夠更加的智能,和我們互動起來。
可以說,某種程度上,既然狗作為伴侶動物,也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那么人工智能一定是可以做到的。而這其中,技術的發展至關重要,是基礎,而在此基礎上,如何讓科技向善,如何引導已經擁有人類情感的AI也同步向善,可能也是我們未來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畢竟AI,可能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是學習我們的結果。
來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