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一點鹵汁就能讓豆漿變成豆腐?一點骨膠就能讓墨汁留色多年?為什么洗潔精稍微揉搓就能涌起一大堆泡沫?人類肉眼何以望見幾千光年外的星星?在這些“小刺激、大反應”事物的背后,是微觀世界里“變形藝術家”。
科學報國正當時
2025-08-06
作為當代知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徐一鴻教授經歷了粒子物理的黃金年代,后又參與凝聚態物理中拓撲序的開創性工作,是20世紀理論物理領域里一位承前啟后的人物。
返樸
2025-07-16
人們都知道摩擦起電,靜電有時是正電,有時是負電——如果得到電子,就帶負電;反之,失去電子就帶正電。但是,摩擦過程中,究竟是什么決定了電子的得到或失去呢?
返樸
2025-07-10
你可能從某處聽過“量子”這個東西,也很有可能聽說過量子跟其他東西的搭配,諸如量子力學、量子材料、量子信息、量子計算……之類的。但量子到底是什么呢?
科普中國新媒體
2025-07-01
內容涵蓋水資源與健康、寶玉石鑒賞、巖石科普、地質災害、科學實驗等方面。活動實現科普全覆蓋,形成“大課堂集中授課+班級特色實驗”雙軌模式,課程注重“學科融合+場景化教學”,每個課堂配備主講教師與輔助人員
貴州省地質科技園地礦展示中心
2025-06-06
在2025年略陽縣中小學教師數智賦能課堂實踐研討活動中,微科普創始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略陽縣西淮壩鎮九年制學校教師王軍禮執教的八年級物理公開課《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被評為優質課。
微科普
2025-05-23
物理老師說過,物理學中的最終計算結果不能用分數表示,要寫成小數形式,那么為什么最終結果不能用分數表示?你的物理老師告訴你了嗎?
微科普
2025-04-29
在量子論建立之前,人們通常認為:常溫下,原子氣體總是處于無規律的高速熱運動狀態。這就好像一群橫沖直撞的臺球,不停地發生相互碰撞,并且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遵循經典力學的各種運動規律。
科普中國
2025-04-01
你是否曾被《星際穿越》中五維空間的奇觀震撼?又是否好奇《三體》中的“智子”能否實現?其實,這些場景都根植于物理學的前沿研究。
科學報國正當時
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