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是我國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但水稻的種植卻始終面臨著資源與產量的平衡難題。在水資源日益緊張的當下,這一矛盾尤為突出。如何破解 "喝水多、產量憂" 的困境?一圖讀懂。
大國糧策
2025-08-13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谷曉峰聯合國內外團隊,以水稻為研究對象,繪制了全球首個覆蓋水稻全生命器官的單細胞多組學圖譜。
四川科技館
2025-07-30
讓我們一同走進水稻種植的世界,深入探究直播、插秧和拋秧這3種代表性現代種植方式背后的運作機制、獨特優勢以及它們所蘊含的科技智慧與農耕奧秘。
中國作物學會
2025-07-07
水稻生長從育秧開始,秧苗的質量直接影響水稻返青、分蘗等生育進程,以及后期所表現出來的抗逆性、抗倒伏和最終產量。今天,讓我來帶大家走進水稻育秧世界,探索水稻是如何從一粒稻谷萌發成為一株禾苗的。
中國作物學會
2025-06-24
生長素(Auxin)是最早發現的植物激素之一,也是研究最廣泛的植物激素之一,它是一類含有一個不飽和芳香族環和一個乙酸側鏈的內源激素,在塑造植物形態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芳田自然科普
2025-06-18
水稻的一生,從種子萌發到新種子成熟,是一個復雜而精細的生長發育過程。這一過程大致可以分為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階段,具體涵蓋了萌發期、幼苗期、分蘗期、拔節期、孕穗期、抽穗期等多個時期。
一芳田自然科普
2025-06-13
5月25日,在第九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際,廊坊基地受邀參加由廊坊市科技局、市委宣傳部、市科協聯合主辦的“2025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科技工作者日廊坊主場活動”。本次活動以“矢志創新發展 建設科技強國
中國農業科學院廊坊科研中試基地
2025-06-09
稻農朋友反映:農技人員在調查水稻白葉枯病病情時,有看病情的,也有做記錄的。調查后,看病情的人員表示多數為白葉枯病1級,個別的病情達到2級。那么,水稻白葉枯病一二級中,是哪級病情嚴重呢?
富錦市城東街道辦事處
2025-05-09
“湖南是我國稻田復合種養的傳統優勢區域,面積約500萬畝,且發展潛力大。但種養模式不優、資源利用不充分、關鍵技術不協同等問題突出。”湖南農業大學傅志強教授開門見山地對記者說。
科技見聞
2025-04-25
正確選擇和使用水稻除草劑助劑,不僅可以提高除草效果,保障水稻的安全生長,還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六合基地
2025-04-22
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院士和國際水稻研究所Jauhar Ali研究員聯合國內外多位專家,對水稻育種和稻米產業的使命和前景提出了新的倡議。
《中國科學》雜志社
2025-04-16
紋枯病,又稱花桿病、花腳病、云紋病,屬于真菌性病害,是我國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嚴重威脅著我國水稻的安全生產。其在水稻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生,尤以分蘗盛期至抽穗期為害最重,常造成葉枯、鞘枯,籽粒不飽滿,秕谷
富錦市城東街道辦事處
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