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后續機型背后的研發團隊,剛組建時平均年齡不到40歲,他們秉持著“強核報國 創新奉獻”新時代核工業精神,見證并參與了我國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轉變。作為“80后”的吳宇翔,正是這支團隊中的一員。
北京科技報
2025-04-11
9月25日,浙江省科協的“走進新質生產力”系列科普活動“‘核’XIN動力,逐浪能源新征程”走進了杭州灣畔的秦山核電,帶領公眾以沉浸式、體驗式的新方式近距離接觸核能,了解核能的科學原理以及未來應用。
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4-09-30
核能作為一種清潔安全的能源日益受到重視,尤其如果可控核聚變反應可以大規模應用,將會從根本上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能源短缺和環境惡化問題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核電,世界核電建設再次升溫,核電技術開始了新的發展。
伍賽特
2024-09-01
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核能作為一種高效、穩定的能源形式,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近日,中國即將在戈壁沙漠建成世界上第一座釷基熔鹽堆核電站的消息,無疑為核能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
李傳福
2024-08-29
“玲龍一號”是全球首個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通用安全審查的小型模塊化壓水反應堆,也是中核集團在成熟壓水堆核電站和核電技術的基礎上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核反應堆。
北京科協
2024-02-17
為了提高公眾對于核能的認識水平,了解核能與核安全相關知識,幫助確立綠色發展理念,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推出“發展核能,推進‘雙碳’目標實現”專項答題活動。
北京科技報
2024-02-04
10月23日,由中國核學會承辦的第二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核能聚變·點亮未來”論壇在合肥市舉辦。論壇展示了聚變核能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進展,增強了公眾對我國核聚變事業的認識。
人民網科普
2023-10-27
我國《“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到2025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將有望達到7000萬千瓦左右。
科普中國-綠色雙碳
2023-08-14
核能供暖已走進我們的生活,日前,東北地區首個核能供熱示范項目——遼寧紅沿河核電站周邊紅沿河鎮核能供暖建設全面鋪開,各項工作準備就緒,項目建設駛上“快車道”。
科普中國-綠色雙碳
20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