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能夠成功實現用魚鰓的原理制作設備在海洋中自由活動的目標,將為人類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改變。海洋將成為人類的新領域,為科學研究、資源開發、能源利用等提供更多機會。
科普文迅
2024-01-01
中國天眼(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電天文望遠鏡。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觀天巨目、國之重器,實現了我國在前沿科學領域的一項重大原創突破。
科普吉林
2023-03-25
不久前,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核磁共振儀取得成功,并已經進入量產階段。這將為我國的億萬患者帶來福音。那么,國產核磁共振儀行業究竟怎樣?
北京科技報
2023-08-17
受深海生物特性的啟發,來自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的科研團隊及其合作者開發了一種能用于深海探測的無線自供能軟體機器人
科普吉林
2023-04-14
量子計算機可以僅用200秒的時間,完成目前最強的超級計算機需要花費10000年才能完成的計算量。那么量子計算機這種恐怖的計算速度是如何達到的呢?所謂的“量子霸權”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藍夕科普
2022-11-16
核動力(英語:Nuclear power,也稱原子能)是利用可控核反應來獲取能量,從而得到動力、熱量和電能。產生核電的工廠被稱作核電站,將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包括反應堆和汽輪發電機組。
科普吉林
2023-05-12
重型燃氣輪機是發電設備的高端裝備,其技術含量和設計制造難度居所有機械設備之首,是機械制造行業的金字塔頂端,在國民經濟和能源電力工業中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科普吉林
2023-06-09
當地震發生后,如果能夠提前3秒接收到地震預警信息,傷亡就會減少14%,如果能提前10秒,傷亡就會減少39%。所以,地震發生時,時間就是生命。
科普吉林
2023-05-26
今年,中國科學家實現了用腦電波來隔空控制實物的新技術,這究竟是一種什么黑科技呢?古人們幻想的御劍飛行是否會在將來變成現實呢?
藍夕科普
2022-11-20
2023年4月16日9時36分,風云三號G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浩瀚的太空中又增添了一顆閃亮的“中國星”,這是國內首顆降水星。那么為什么這顆衛星被稱作降水星?它與其它的氣象衛星有什么不同?
科普吉林
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