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皮亞杰將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各種要素進行分析,將之歸納為四個基本因素:成熟、經驗、社會環境和平衡化。平衡化是認知發展的內在動力,其作用表現在:一、成熟、經驗和社會環境三個因素的作用必須加以協調,這種協調作用正是平衡化的功能。皮亞杰認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經驗,而是起源于動作,即動作是認識的源泉,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隨之發展起來的各種活動和心理操作,都在兒童的心理發展中起著主體和環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
相互作用 中介 協調
來源:科普中國 2017-12-27 11:08:00
1、方向性、順序性(心理發展階段的劃分:從不會到會,從爬到走等).1、揭示各年齡階段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②教育和教學與心理發展的關系:最近發展區(獨立水平與指導合作之間的差異)。2、認知發展的本質是適應理論和主動建構學說:圖式、同化、順應、平衡。
相互作用 人物 決定論
布魯納認為兒童是憑借自己的認知結構去把握事物、再現事物表象的。布魯納探索人的知覺、學習、思維、記憶等一系列問題,核心是智慧生長,圍繞這一理論,他探索智慧生長的表征系統、思維過程與策略等問題。布魯納提出思維生長或智慧生長比生理生長更重要,生長的力量是人類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動力,因此應重視生長的科學,考察人類智慧生長的方式與原則,為教育促進智慧生長提供依據。他摒棄皮亞杰純生理階段劃分模式,提出用再現模式表現不同階段的認知發展水平。再現模式就是人們再現自己關于世界的知識經驗的方式,按不同認知階段再現知識的方式即表征系統,依次可分為動作性再現、印象性再現和符號再現,三者相互作用構成人類認知表征系統。
相互作用 再現 布魯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