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周俊還在學校的實驗中完成過氯毒素的全合成,在學校受藥廠委托建設的乙酰乙酯車間中擔任負責人,得到了很大的鍛煉。1958年,周俊遠赴云南昆明,到中科院云南分院籌備組報道,得知自己將被分到準備籌建的化學所,先到植物所昆明工作站植物資源化學組工作,工作地點在一幢由蔡希陶先生和彭加木先生指導設計建造的樓內。不知道年輕的周俊當時是否想到,自己會從此扎根在云南這片土地上,而這個剛見雛形的植物資源化學組,也將會成為自己一生的事業。可以確定的是,他從沒有為自己的選擇而后悔,如他在文章中所說,“拓荒先行者也許會被一些人遺忘,但歷史將不會”:“人們都說云南是各種‘王國’的縮影,我要說她是未知的王國。
周俊 云南 人才資源
來源:科普中國 2017-12-25 19:55:00
周俊所在的植物資源化學組改名為野生植物資源研究室,由吳征鎰兼任室主任,周俊成為該研究室的實際學術負責人。工作了一段時間,周俊去貴州西南部和東南部參加長達半年的經濟植物普查工作,回昆明后就組建了藥用植物化學研究組,一邊培養和引進人才,一邊購置設備。1975年,周俊和吳征鎰院士等發表了人參屬植物和三萜成分和分類系統、地理分布的關系,首次從化學上揭示三七與人參的西洋參的皂苷化學組成近似,化學成分不隨地理分布而影響。這一研究成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藥學界采用,澄清了人參屬植物研究上的混亂,從而推動了三七及人參屬植物的研究與開發利用。選擇了化學,選擇了植物,選擇了云南,人生是一條需要無數次選擇的長路,周俊從不曾后悔自己的選擇。
周俊 人參屬植... 吳征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