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以機體內部發生的過程為出發點來闡明青少年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認為青少年心理發展是其軀體生理成熟的結果,代表人物有美國心理學家G, S.霍爾、A.格塞爾和法國精神病學家E.克雷奇默爾。理論認為,人的體型與其心理發展特點存在著某種聯系,肥胖型的與循環型的人格相關,瘦長型的與分裂型的人格相關,強壯型的與粘質型的人格相關,而青少年期止處丁分裂期。從社會結構、社會化方式及青少年與他人相互作用的方式出發來闡明其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認為青少年心理發展足個人參與社會活動或社會環境對其發生影響的結果。哈維格斯特認為發展是隨著文化的不同而不同的,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有特殊的發展任務,這個特殊的發展任務是處在個人需要和社會目標之間的,青少年同樣也有其自己特殊的發展任務。
同一性 人格 人物
來源:科普中國 2017-12-27 11:08:00
性別守恒的基礎是性別同一性的發展過程,在很大程度上與兒童理解能力的增強有關。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獲得性別守恒的觀念是獲得性別角色行為關鍵。其獲得意味著性別同一性的獲得,隨之才有自我的社會化過程和性別角色的認同與理解。
同一性 發展 增強
3、心理發展的連續性與階段性問題而發展任務與第3個問題息息相關。其中認為心理發展是階段性的心理學家有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埃里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是在特定的社會時代背景中產生的,受到了存在主義哲學和格式塔心理學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吸收和發展了經典精神分析和自我心理學思想。以埃里克森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為例:第一階段(0-1歲)發展任務:培養兒童對人和世界的基本信任,獲得“希望”的品質這是獲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階段。第二階段(1-3歲)發展任務:發展兒童的自主性,克服羞怯感,獲得“意志”的品質這是獲得自主感而避免懷疑感與羞恥感階段。
同一性 信任 發展
基本觀點埃里克森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精神分析流派對孤獨的觀點精神分析對孤獨的分析主要以弗洛伊德關于童年早期經歷影響到人格發展的觀點——成年人的人格幾乎是在兒童五六歲時就完全形——為基礎。所以大學教育應給予學生更多關于自我同一性方面的知識,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建立起對自身的承諾以促進一種更加健康向上的親密感的形成,使大學生能成熟面對親密關系中的危機,為其今后步入成人發展的下一階段作更充足的準備,同時也有利于構建一種和諧積極的兩性關系。
同一性 人格發展 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