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對于很多愛吃油條的人來說,金黃酥脆的油條簡直就是早餐必備,每一口都讓人欲罷不能。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無礬膨松劑、無鋁復合膨松劑和發酵型無鋁復合膨松劑等新型添加劑取代了明礬,廣泛應用到油條的加工過程中,不僅避免了鋁對人體的潛在危害,而且能優化油條的質量和食用品質,所以大家在購買油條時一定要認準無鋁的油條。油條剛炸出來后,一般會放在餐盤里,消費者可夾起油條在盤子邊緣敲一敲,如果油條發出悶悶的厚重聲音,證明油條中添加的是無鋁膨松劑,如油條發出嘭嘭的很大的聲音,證明油條中含有鋁。用酵母發酵的油條往往容易發酸,經常需要添加堿面中和口感,消費者在掰開油條后,會聞到淡淡的堿面的味道,而添加含鋁膨松劑的油條除了油味就沒有其他味道了。
加工 中毒 發酵
來源:科普中國 2017-12-29 15:30:00
日前網上有消息稱,從國外肉類市場流入大量的“重組牛排”、“膠水牛排”,都是用“次品肉塊+肉膠”拼接而成。記者在市內各大超市調查發現,不少調味牛排在配料表中確實標有卡拉膠成分。消費者在選購牛排時,可通過配料表來區分原切牛排和重組牛排,食用重組牛排最好烹飪至全熟。重組牛排屬調理肉制品“澳洲菲力牛排”、“黑椒西冷牛排”、“進口牛排套餐”……在生鮮電商平臺上,一百多元就能買到10片牛排,還附贈黃油料包,價格十分低廉。記者查看配料表發現,不少牛排中含有卡拉膠成分,這樣的牛排被稱為“重組牛排”。“牛排按加工方式不同,可以分為原切牛排和重組牛排。重組牛排應烹飪至全熟正規生產的重組牛排可以放心食用,但畢竟重組肉與原切肉不同,消費者該如何區分呢?
加工 區分 卡拉膠
來源:科普中國 2017-12-27 16:40:00
今天是“臘八”,喝“臘八粥”是老講究,但對現在人來說,非但“臘八節”,其他日子里用“臘八粥”代替主食,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為“臘八粥”保持了五谷的最完整屬性,不僅營養全面,而且熱量低,遠比精細加工過的精米白面,更能抵御現在越來越高發的慢性病。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臘八粥或者雜糧粥的熱量低于白米飯、大米粥,因為雜糧多是沒經過加工的,保持了五谷的纖維素,比大米白面吃進去之后,血糖轉化得慢。之所以有這樣的評價,因為那時的五谷是沒有經過精加工的,中國的糧食加工業起步很晚,之前都是手工碾壓,由此意外地保留了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才得以落下“五谷養人”的美名。而且臘八粥中最好還有核桃、芝麻這樣油性的雜糧,這樣就彌補了谷物中維生素E等脂溶性維生素的不足。
加工 主食 五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用肉類的要求越來越高。紅肉為何被貼上“可能致癌”標簽據《南方日報》報道,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的工作小組在分析了800多個流行病學報告后得出評估結果:食用加工肉類可能會增加患結腸直腸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的幾率,因此將其歸類為致癌物。需要注意的是,引發癌癥是需要一定過程積累的,由飲食所誘發的疾病,與其攝入量和時間長度有很大關系。據《健康報》報道,紅肉含脂肪、飽和脂肪酸多。動物脂肪主要是提供能量,能量攝入過多會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高是導致血中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最強因素。紅肉中富含礦物質尤其是鐵、鋅,還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A、維生素D等。
加工 醫療服務 國際癌癥...
據英國路透社1月 11日報道,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吃大量紅肉的男性會比那些食用雞肉或魚類為主的男性更易出現腸道問題,更易感到疼痛和惡心。相關研究歷時二十多年,研究人員研究了超過4.6萬人的數據。哈佛大學和位于波士頓的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研究人員,高級研究作者安德魯·陳表示:“以前的研究已表明,高纖維的飲食與降低憩室炎的風險有關。研究人員指出,盡管這些食物增加風險的確切原因還不清楚,但有可能是因為制備未加工的肉類時所用的較高的烹調溫度,影響了腸道內細菌的組成或炎癥的活動。他在電子郵件說,多吃紅肉和加工肉類與炎性腸道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所以在本研究中發現的關聯性“并不奇怪”。
加工 吸煙 男性
Baddeley和Hitch于1974年提出的工作記憶模型把工作記憶分為中央執行系統和語音、視空模板兩個存儲子系統,即把工作記憶分為一個負責加工、協調、計劃以及監督管理的執行性控制系統,一個分別儲存不同信息的存儲系統。1980)采用閱讀廣度作業,對工作記憶容量的個體差異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在大學生中句子閱讀廣度的變化幅度一般為2—5.5個。評價長期以來關于工作記憶容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作記憶的執行性控制成分與高級認知活動的關系上,忽略了對注意焦點的研究,而注意焦點則是為了進行當前的認知加工而把從記憶的激活部分提取出來的信息組塊加以保持的一個容量有限系統。
加工 存儲容量 廣度
來源:科普中國 2017-12-27 11:10:00
典型的結果是,自我參照加工任務下的記憶成績顯著高于他人參照加工或者語義加工等其他類型的任務。2005)以中國被試進行的研究發現,當和他人/語義加工進行比較時,自我參照激活了內側前額葉和扣帶回,而其中更值得注意的一個結果是,在和母親參照加工條件進行比較時,自我參照條件下內側前額葉卻并沒有出現更強的激活.后來又有研究者在自我參照效應范式中加入參照認同群體加工任務。兩項實驗結果一致表明,參照中國人加工的再認成績顯著高于參照美國人,表現出記憶加工的認同群體參照效應,而在“記得”與“知道”指標上并無差異.參照中國人加工的再認成績和“記得”判斷成績顯著低于自我參照加工。
加工 中國人 單詞
可逆圖形是一種特殊知覺刺激,是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知覺組織之間“自發”切換的刺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逆圖形的轉換可以由知覺者有意識地控制。可逆圖形與人的知覺選擇性有關。知覺選擇性是指人根據當前的需要,對外來刺激有選擇地作為知覺對象進行組織加工的過程。這就是說,我們并不是對同時作用于感覺器官的所有刺激都進行反映,而是選擇一個或幾個刺激。這些被選擇的刺激就是知覺對象,其他沒有被選擇的就成了知覺背景。知覺對象和知覺背景之間的關系是相對的。此時的知覺對象可以成為彼時的知覺背景,而此時的知覺背景也可以成為彼時的知覺對象,它們之間是可以不斷發生對換的。
加工 切換 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