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記憶容量有限一般是指工作記憶或短時記憶容量有限。工作記憶容量的大小經常被看作是對認知加工的重要
限制 ,并且被認為是區分個體之間以及特殊群體之間差別的基礎。Baddeley和Hitch于1974年提出的工作記憶模型把工作記憶分為中央執行系統和語音 、視空模板兩個存儲子系統 ,即把工作記憶分為一個負責加工、協調 、計劃以及監督管理的執行性控制系統 ,一個分別儲存不同信息的存儲系統。在Baddeley的工作記憶模型中,注意主要與執行性控制有關,而與存儲無關,存儲被認為是一個自動起作用的過程。Baddeley工作記憶模型的一個明顯特征就是注意控制的性質,這實際上也是工作記憶容量有限的理論基礎。
記憶容量大小的研究
早在1956年,Miller就提出了神奇的數字7,認為人類的短時記憶的平均廣度為7±2。而且雖然不同任務的機制可能不同 ,但卻得到相同的容量范圍。當然Miller的神奇數字7是指7個獨立的信息組塊(chunk),只不過Miller 并沒有對組塊做出明確的說明。盡管如此,Miller的觀點還是被廣為接受 ,而且被寫入教科書中。Baddeley和Hitch于1974年提出的工作記憶模型是一個廣為接受的模型,得到了廣泛的實驗支持,認為工作記憶容量是有限的 ,在加工時只有小量的表征要素,即所謂的組塊,能同時被保持在一個高度的可通達狀態中,這引發了對工作記憶容量的深入研究。
2001年,Cowan3在總結了自己和他人的研究的基礎上發表論文《神奇的數字4:心理存儲能力的再認識》,重新考察了短時記憶的存儲容量,形成了一個關于工作記憶容量的框架,這一框架的核心概念就是,在一般成年人中,工作記憶的存儲容量可達3-5個獨立的信息組塊或信息單元。并且指出這種特殊形式的存儲限制可能就是注意焦點容量,即注意焦點是一個大約4個要素的有限容量,這些要素是一個人隨時可以意識到的那些表征,不同于長時記憶中被激活的表征。
Daneman和Carpenter(1980)采用閱讀廣度作業,對工作記憶容量的個體差異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在大學生中句子閱讀廣度的變化幅度一般為2—5.5個。
2003年,北京大學心理系認知實驗室進行了有關注意與工作記憶關系的研究,結果也支持短時記憶容量為4的說法5。
Cowan(2004)還測量了在組塊被允許的情況下,記憶的容量是否依舊保持恒定。他在實驗中運用了一個訓練程序來操縱詞對之間的聯系強度,結果發現,盡管在詞之間建立的聯系增加了兩詞組塊的數目,但整個組塊廣度依舊保持恒定。當然,這一實驗結果主要是對在直接序列回憶任務中的記憶容量恒定的檢驗,在復雜廣度工作記憶任務中,當注意需要同時指向于存儲與加工的時候,容量恒定的假設是否成立還有待進一步證明。
評價
長期以來關于工作記憶容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作記憶的執行性控制成分與高級認知活動的關系上,忽略了對注意焦點的研究,而注意焦點則是為了進行當前的認知加工而把從記憶的激活部分提取出來的信息組塊加以保持的一個容量有限系統。
記憶容量有限論
圖文簡介
Baddeley和Hitch于1974年提出的工作記憶模型把工作記憶分為中央執行系統和語音、視空模板兩個存儲子系統,即把工作記憶分為一個負責加工、協調、計劃以及監督管理的執行性控制系統,一個分別儲存不同信息的存儲系統。1980)采用閱讀廣度作業,對工作記憶容量的個體差異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在大學生中句子閱讀廣度的變化幅度一般為2—5.5個。評價長期以來關于工作記憶容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作記憶的執行性控制成分與高級認知活動的關系上,忽略了對注意焦點的研究,而注意焦點則是為了進行當前的認知加工而把從記憶的激活部分提取出來的信息組塊加以保持的一個容量有限系統。
- 來源: 科普中國
- 上傳時間: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