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奧地利裔美國生物化學家查伽夫測定了DNA中4種堿的含量,發(fā)現(xiàn)其中腺膘呤與胸腺嘧啶的數(shù)量相等,鳥膘呤與胞嘧啶的數(shù)量相等。
來源:科普信息化建設3 2015-11-23 23:23:12
基因過程的發(fā)展非常迅猛。就在短短的二十年里,人類不僅發(fā)展了一系列的基因工程操作技術,還構建了多種DNA載體,獲得了大量轉基因菌株。
來源:科普信息化建設3 2015-11-16 14:09:26
1997年,國際上首次報道了單一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tài)的實驗驗證,該工作隨后與X射線、相對論、DNA雙螺旋結構等入選了《自然》雜志“百年物理學21篇經(jīng)典論文”。
來源:科普信息化建設3 2016-02-26 00:00:00
來源:科普信息化建設3 2015-12-01 00:00:00
1953年4月25日,詹姆斯·沃森和弗蘭西斯·克里克在《自然》雜志上刊登了一篇簡短的論文,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開啟了分子生物學的輝煌時代。
來源:科普信息化建設3 2016-04-25 00:01:26
芯片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分析大量的生物分子,使人們快速準確地獲取樣品中的生物信息,效率是傳統(tǒng)檢測手段的成千上萬倍。
來源:科普信息化建設3 2015-11-14 17: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