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北斗三號’計劃在今年7月左右進行首次發射,將實施數次一箭雙星發射,年內一共計劃發射6至8顆。”北斗二號工程衛星系統總師楊慧日前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據了解,根據北斗系統“三步走”發展戰略,我國正按計劃實施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楊慧表示, 18顆衛星在軌道上合理分布,從數學角度已經符合在全球任意位置同時看到4顆衛星的要求,但考慮遮擋等約束條件,真正實現全球組網至少需要24顆衛星。“在地球另一面的北斗衛星,雖然我們‘看不見’,但我們頭頂的北斗衛星能與它們取得聯系。據北斗二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助理郭樹人介紹,我國自2015年以來已成功發射5顆北斗全球導航試驗星,目前已完成試驗驗證,基本固化了北斗三號衛星的狀態。
全球 傳輸 信息服務
來源:科普中國 2017-12-27 16:37:00
雖然美國早在2000年就批準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上市,但由于技術缺失和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嚴格的審批和管制,盡管前景廣闊,在國內依然叫好不叫座。2016年 12月 10日,復星醫藥和美國直觀醫療器械公司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將共同注資1億美元在上海成立合資企業,主要研發、生產和銷售針對肺癌早期診斷及治療的基于機器人輔助導管技術的創新產品。直觀醫療器械公司是全球機器人輔助微創手術的“鼻祖”。基于機器人的輔助導管技術系列產品是直觀醫療器械公司除達芬奇手術系統產品外的又一創新產品線布局。醫療機器人的出現,可以有效降低中國癌癥患者的診斷及治療成本,能為醫生提供創新的精準診療工具,從而提升醫療水平。
全球 中國 創新
全球 二氧化碳 凍土
來源:科普中國 2019-09-19 17:18:20
全球 保護生物... 庇護所
來源:科普中國 2019-09-19 17: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