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葉蜂多為獨棲性昆蟲,雌蜂交配后會尋找合適的天然孔洞筑巢,如樹干洞穴、建筑物縫隙等。它們憑借強有力的上顎,能精準切下圓形或橢圓形葉片,層層卷裹成巢室。
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5-08-13
2.52億年前,一場火山引發的滅絕災難讓地球陷入持續五百萬年的超級溫室。科學家發現,真正讓地球“降不了溫”的原因,是熱帶森林的消失。這段歷史,正提醒我們——氣候的剎車系統,其實長在樹上。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5-08-12
亞洲象是我國珍稀動物中的“明星”,也是我國體形最大的陸地動物。民以食為天,吃飯是頭等大事,亞洲象也不例外!值此世界大象日之際,我們看看亞洲象的“植物食譜”。
科普中國
2025-08-12
植物再生的本質是體細胞通過脫分化和再分化,重新獲得發育成完整植株的全能性。就像我們看到的多肉葉插,取下的葉子能通過再生長出根和芽,最終變成新植株。
大國糧策
2025-08-07
雷電是樹木殺手,但是在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有一種樹不僅不怕雷擊,反而會借用雷電清除競爭對手。油籽香豆樹是一棵怎樣的樹?這種大樹究竟有什么特異功能?(出品: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2025-08-07
在地球生命演化的長卷中,植物的擴散策略始終是塑造陸地生態系統的隱形推手。風媒傳播,這一借助氣流實現種子遠行的策略,不僅關乎物種的生存疆域,更是環境劇變下的適應性機制。
科普平羅
2025-08-07
近日,一項發表在《細胞》雜志上的研究揭示了馬鈴薯演化的驚人秘密——一段遠古的物種雜交事件,不僅賦予了馬鈴薯形成塊莖的關鍵能力,更讓它在植物界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
2025-08-06
近日,中共泉州市委人才辦、泉州市科協聯合舉辦的“走近院士”第三場活動在泉州市科技館學術報告廳舉行。本場活動作為東海科普大講堂第39講,由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李鵬博士帶領大家了解匡
福建省泉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2025-08-04
大自然充滿了魅力,創造出讓人眼花繚亂的動植物,即便同一類型的動植物,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我們對于這些這些動植物研究越深入,越能發現它們的魅力。
一芳田自然科普
2025-07-31
7月26日,九江市森林博物館在天花井森林公園舉行“森林探秘:尋找‘南方冬蟲夏草’——金蟬花”自然教育活動。此次活動由九江市森林博物館和濂溪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開展,吸引了來自市區20組親子家庭的熱情參與
九江市森林博物館
2025-07-29
很多人覺得養花難,其實不是你養得差,而是你沒找對方法。那些你每天扔掉的廚房“邊角料”,才是花草真正需要的“營養+松土劑”。
一芳田自然科普
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