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孩子是否常被老師投訴“上課開小差”“小動作不斷”?寫作業拖拖拉拉,明明很聰明但成績忽上忽下?這可能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在作怪——一種常見卻常被誤解的兒童神經發育障礙。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兒科主任徐琳帶您科學認識ADHD,走出誤區,掌握應對之道。
一、ADHD不只是“調皮”:核心表現是什么?
ADHD并非孩子故意不聽話,而是大腦神經調控功能異常所致,主要表現為以下癥狀:
1.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時間短暫
2.活動過度和沖動
3.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和適應不良
二、為什么會得ADHD?
ADHD是生理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非家長教養失當:
1.大腦神經發育差異:前額葉(管專注和自控)發育延遲,神經遞質(如多巴胺)失衡
2.遺傳因素:父母一方有ADHD,孩子患病風險高3-5倍;
3.環境干擾:電子產品泛濫、家庭作息混亂、頻繁打斷孩子專注活動;
4.生理基礎問題:長期睡眠不足、高糖高添加劑的飲食加劇癥狀;
5.情緒壓力:父母高壓管教、學習挫敗感形成“越催越差”的惡性循環
三、如何治療?
1.行為干預:制定清晰的日常規則,用獎勵機制鼓勵積極行為;學習“分解任務”(如將作業分成幾個小步驟)。
2.藥物治療:遵醫囑選用中樞興奮劑或非興奮劑藥物,用藥時需定期隨訪調整。
3.家庭與學校合作:與老師溝通,申請課堂調整(如座位靠近講臺);使用視覺提示工具(如計時器、任務清單)。
四、家長如何護理ADHD患兒?
1.孩子居室環境保持安靜;
2.學習作息時間要規律;
3.膳食合理,避免刺激性、辛辣、咖啡等易興奮的食物;
4.避免生活中的強刺激,如觀看激烈的比賽、恐怖片、重大突發事件的打擊;
5.家長要鼓勵和引導孩子參加各種有興趣的游戲和活動,轉移其注意力,幫助孩子擺脫自己的封閉狀態,振作精神,放松心態;
6.家長要多給予心理支持,對孩子的多動癥狀給予理解和寬容,幫助孩子排除緊張感和恐懼感,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讓孩子生活在平靜和自信的氣氛中;
7.按時按量用藥,防止少用、漏用或多用,并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
對于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患兒,家長一定要有信心,雖然此病治療比較麻煩,但大部分預后尚好,要積極配合醫生,做好患兒的家庭管理。祝愿患兒早日恢復!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 兒科 陸蓉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 陸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