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專家:彭國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
在健身房,常能聽到健身愛好者們討論“今天該吃放縱餐了”,當減肥人士步入平臺期后,首先想到的也是來一頓放縱餐。
那么,放縱餐真的有用嗎?放縱餐等于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嗎?
什么是放縱餐?
放縱餐并不是簡單的暴飲暴食,而是在控制總熱量的前提下,有計劃地攝入高碳水或高脂肪食物的飲食策略。不同于無節制暴食,它需要精準計算熱量窗口,選擇恰當的食物類型,并配合運動時機,這樣既能滿足心理需求,又能通過代謝調節突破減重平臺期。
從生理學角度看,長期熱量限制會觸發身體“節能模式”,導致瘦素分泌減少,饑餓素水平上升,基礎代謝率下降。此時適當攝入高糖高脂食物,能短暫刺激瘦素分泌,向大腦傳遞“能量充足”信號,幫助重置代謝調節機制。
從心理學層面來說,這種獎勵機制能緩解節食帶來的心理剝奪感,降低皮質醇(壓力激素)水平,避免因過度壓抑引發的暴食反彈。
什么時候需要放縱?
放縱餐是健康飲食計劃中的彈性策略,不是你想什么時候放縱都可以的:
01長期低熱量飲食
當我們持續嚴格進行低熱量飲食(如減脂期)超過2-3周,體重可能因代謝適應性而不再繼續下降,也就是身體可能已經(或即將)進入平臺期。
在這時,我們來一頓放縱餐,通過短暫提高熱量攝入,刺激代謝活性,來突破或避免平臺期。
02心理壓力大
嚴格的飲食控制導致我們對進食有了強烈的渴望,從而出現了焦慮或抑郁情緒,這時,為滿足心理需求,緩解壓力,可以安排放縱餐,但要避免因心理因素而導致的暴食行為。
03周期中的獎勵機制
如果你在堅持長期運動計劃(如增肌期),可以將放縱餐作為你的階段性成果的獎勵,這不僅可以讓身體攝入額外熱量,支持肌肉修復,還能保持心理動力。
放縱餐該怎么吃?
****01精準計算熱量
日常攝入的10-15%作為放縱額度,例如日常1500kcal者,放縱餐可控制在1650-1725kcal左右,建議集中在1-2餐食用。
如果實在想吃點兒小甜點、小奶茶,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分量,避免過量攝入。比如吃一小塊巧克力蛋糕而不是一大塊,喝中杯奶茶而不是超大杯。
02營養配比
可以采取“532”原則——50%復合碳水(如糙米、燕麥),30%優質蛋白,20%健康脂肪,避免純糖脂組合。
比如,每餐需包含20-30克蛋白質,如雞胸肉、魚肉,搭配糙米或者紅薯作為碳水,再加上適量健康脂肪,比如牛油果、堅果,這就是一份不錯的放縱餐。
03選擇合適的時間
高強度訓練后2小時內攝入,此時60%的碳水會優先補充肌糖原而非轉化為脂肪。此外,避免睡前進食,可以將放縱餐安排在皮質醇水平較低的傍晚時段(17-19點),減少對代謝的負面影響。
04控制放縱餐頻率
一般來說,每周安排一次放縱餐是比較合理的,每月不要多過四次。過多的放縱餐會破壞整體的飲食計劃,增加不必要的熱量盈余,進而導致體重反彈。
另外,BMI>24者每周不超過1次,BMI<24者每10天1次,平臺期可連續2天實施(需配合雙倍運動量)。
復習一下BMI怎么計算:
BMI=體重(kg)/身高(m2)
通常,BMI在18.5~23.9之間被認為是健康的,65歲以上老年人建議BMI保持在20~26.9,80歲以上老年人建議BMI保持在22~26.9。
來源:生命時報
放縱餐后的胖不是胖,可能是腫
很多人在吃完放縱餐之后,就感覺自己胖了,不過那不是胖,可能是腫。
高鹽飲食會導致體內保留更多水分和鈉,這可能導致血壓暫時升高和身體腫脹感。不過,既然都是水分,那么只要過一段時間,就能自然地代謝出去,所以不用擔心。
暴食后確實會漲體重,但這些變化更多是水分和食物殘渣,如果繼續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這種短期的體重增加很快就會消失。
來源: 北京科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