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對于抽動障礙在古籍中沒有提出專門的病,根據臨床上面的表現,可以歸在肝風、搐搦或抽動等癥狀進行辨證分析。在臨床上看到大部分患兒屬于脾虛、痰盛或痰濕或肝氣郁結或肝火旺盛,一般患兒都表現為如上所述的體質。要求家長在飲食護理還有中藥治療方面進行一定配合,中醫根據患者證型,可以適當健脾化痰、疏肝清熱,部分可以配合益智、安神或開竅的治療。常見藥物有陳皮、半夏、蕓苓、石菖蒲、牡蠣、龍骨等,部分中醫院或許有自主研制的中成藥如益智寧神口服液,在臨床中使用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每個孩子的體質不一樣,最好讓主治醫生辨認患者體質,再使用中成藥。結合患者容易出現肝郁、脾虛、痰濕的癥狀從飲食調理方面要注意不要加重腸胃負擔,如不要吃太過肥膩的食物,特別是海鮮類的食物。不要吃太過寒涼的食物,脾喜燥惡濕,寒涼容易傷脾胃,當過食寒涼或肥膩食物之后會損傷脾胃,損傷脾胃之后脾虛就不能運化水濕,變成痰濕瘀阻,會造成疾病的發生。進行情志調理,中醫認為抽動癥患兒大部分表現為肝氣郁結或肝火旺盛,肝氣郁結需要家長在情志上面給孩子進行一定的調理,如可以多安撫孩子,碰到事情時可以給孩子多申訴的機會。如孩子在家里發脾氣,特別是剛剛去幼兒園或者在陌生的環境回來,孩子往往表現過分發泄,如果在不熟悉的環境中沒有安全感或不夠自信,有可能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如在幼兒園或在學校,孩子不敢過分的表達自己或充分表達自己,回到家里往往跟熟悉的人,如父母發脾氣。父母往往會認為孩子很無賴,隨便發脾氣,其實要問清楚前因后果,不妨給孩子一個機會,把自己的不開心講出來,要就事論事的分析在每件事情中孩子的想法,是否受了委屈,如果認為孩子做的對,可以鼓勵孩子在不熟悉的環境里面表達自己的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