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介紹輕武器的權威軍事刊物!


       核心內容提要


       大多數二戰題材的影片中,很多士兵手中都有沖鋒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實上,除了蘇聯軍隊,二戰期間歐美國家沖鋒槍也大批量裝備部隊,僅英國司登沖鋒槍的產量就達375萬支。不過,沖鋒槍的早期稱謂混亂,并且其發展歷程幾度沉浮,也面臨個人自衛武器(PDW)的挑戰——


       沖鋒槍幾度沉浮

       通常,沖鋒槍是指發射手槍彈的輕型全自動武器,但它的名稱起初并沒有統一的標準。比如英國人稱沖鋒槍為沖鋒卡賓槍,德國人叫做機械手槍,美國人則將發射5.56×45mm小口徑彈的XM177系列武器(卡賓槍)稱為沖鋒槍。中國人也將發射7.62×39mm中間型槍彈的仿AK47步槍稱為沖鋒槍(即56式沖鋒槍)?,F在,大家都知道,后兩者其實根本就不能稱作沖鋒槍。這種稱謂上的混亂,表明人們曾經對什么槍才算沖鋒槍并不明確。


對沖鋒槍的界定一度不很清晰,如中國56式7.62mm沖鋒槍其實是突擊步槍


       沖鋒槍出現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非自動步槍暴露出不少問題,這些非自動步槍外形笨重、槍管很長,射程都在幾百米甚至上千米,只適用于遠距離射擊。與當時的非自動步槍相比,在200m射程內,沖鋒槍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其可以選擇射擊方式,由彈匣供彈,發射手槍彈,武器系統的整體質量比較輕,特別是火力持續性較好。當然,沖鋒槍也有不足之處,如射擊效率低、射程近等,但這些缺點都在人們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然而,此時的沖鋒槍還沒來得及在戰場上證明自己的實力,一戰就結束了,軍方仍傾向于發射大威力槍彈的長步槍。

       1940年代,突擊步槍異軍突起,軍方認為沖鋒槍完全能夠被突擊步槍取代,而且后者由于槍彈的標準化具有明顯的后勤補給優勢。這一思想得到蘇聯和華沙組織的追捧,并在1950年代開始對所屬各陸軍部隊和內衛安全部隊的單兵及班用輕武器進行了標準化建設,從而建立起完善的卡拉什尼科夫槍械體系。


德國MP5系列9mm沖鋒槍早已享譽全球


       1970年代,全世界幾乎所有的現代化陸軍都極力推崇相對更輕、更緊湊而且人機工效好的小口徑突擊步槍。西方國家采用5.56mm口徑,蘇聯等國采用5.45mm口徑,而當時對于沖鋒槍,軍方幾近擱置。即便是第三世界國家的陸軍及游擊隊組織似乎也對沖鋒槍不感興趣。許多老式沖鋒槍逐漸從軍隊中全面退役,新型沖鋒槍主要配發特種部隊,屬軍隊的特種武器。

       沖鋒槍主要是在警用領域唱主角。到了1980年代,反恐行動日益增多,且受到各國重視。相比傳統軍事行動,M16這樣的軍用制式武器在執行特種任務時顯得有些威力過剩,而此時沖鋒槍正好物盡其用。在幾個備受關注的綁架解救行動中,MP5沖鋒槍打了漂亮仗,也使得沖鋒槍及其發展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在這種情況下,一群“轉椅輕騎兵”(“轉椅輕騎兵”是美國前線官兵對五角大樓高官的稱呼,現在稱他們為“PPT將軍”)通過辯論,認為應該為飛行員、汽車兵們專門研發一種個人自衛武器(PDW)。在他們的忽悠下,1989年4月16日,北約發布第AC225號文件,要求根據《步兵輕武器公告2000》中的準則,研發新型武器——個人自衛武器,裝備二線部隊。此后幾年,針對這種武器的技戰特點和指標一再修改。北約在其隨后發表的D29號文件里公布了PDW的技戰參數,要求其實際射程應在200m左右,在100m范圍內必須能夠擊穿CRISAT(輕武器技術協作研究項目)標準靶板,而且穿透靶板后其剩余能量還必須足夠殺傷有生人員。CRISAT標準靶板由1.6mm厚鈦板和20層32B凱夫拉組成,是根據蘇聯/俄羅斯當時最典型的人體護甲而設計的。這種人體護甲主要配發蘇聯Spetznaz特種部隊以及執行滲透作戰任務的特遣隊。

       沖鋒槍在CRISAT標準靶板面前就顯得無能為力了,大部分使用手槍彈的輕武器也無法滿足這個要求。因此,必須開發一種新武器,并同時開發與這種武器相適應的新型槍彈才是可行之舉。沖鋒槍的命運再次岌岌可危。


       個人自衛武器嶄露頭角


       個人自衛武器(PDW)的概念早已出現,PDW在過去僅僅是指一般意義上的用于防身的輕武器,可以是手槍、沖鋒槍、步槍,基本上不會是機槍、火箭筒、迫擊炮。比如M1卡賓槍,相對于又長又重的M1伽蘭德步槍,就是一種后世PDW概念的武器;又比如俄羅斯飛行員使用AKS74U步槍作為PDW;最典型的是半自動手槍,如美國陸軍就把伯萊塔92F手槍歸為PDW。不過,多數人傾向于將PDW定義為一種全新的小型緊湊武器,能夠實現在單、連發射擊,其槍彈兼顧效能和射程。



以色列烏齊沖鋒槍是微型沖鋒槍里很典型的成功代表,但隨著人體護甲的增強,其毀傷性顯得不足


       在PDW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分別是比利時FN公司的P90(發射5.7×28mm槍彈)和HK公司的MP7(發射4.6×30mm槍彈)。這兩款PDW的彈道性能出色,在侵徹能力和毀傷能力中尋找到了較佳的平衡點。此外,這兩款PDW使用的槍彈無論在內彈道、外彈道還是終點效能等方面都比已有的手槍彈強得多。

       有些專家認為,新開發的PDW槍彈在近距離上對穿有當今最先進人體護甲的有生目標可進行有效打擊。但同時有些專家也提出疑慮,在這么近的距離上對無防護的目標射擊,可能會存在貫穿目標的危險。通過對4.6mm普通彈進行的彈道試驗表明,該彈對硬目標具有較強的侵徹力,對軟目標則有較強的停止作用而不致造成貫穿傷,因而這些專家的疑慮不過是杞人憂天。


       個人自衛武器,誰的天下?


       對軍官或指揮人員而言,一支半自動手槍也許就足夠了,給這些人配槍與其說是為了自衛,還不如說是為了顯示軍銜的高低。給那些從事駕駛、后勤、醫療護理等在后勤和戰斗支援分隊工作的二線人員配發手槍絕不是最佳選擇。若給二線人員配發沖鋒槍,雖然沖鋒槍的采購費用相對低廉,發射的手槍彈也可以輕松補給,但沖鋒槍對于這些人來說還是顯得過于笨重,且威力較小??趶礁?、槍管更短而且槍托可折疊的短突擊步槍(卡賓槍)用于自衛,顯然威力及重量都有些“過頭”。正是這些因素催生了新型PDW。

       使用傳統手槍彈的武器在200m內的戰術性能很難滿足反恐軍用,甚至是警用作戰的需求,所以沖鋒槍這種發射手槍彈的武器很可能面臨“失業”的局面。PDW表現出一些性能上的優勢,但它與沖鋒槍一樣在短突擊步槍的沖擊下,前景撲朔迷離。


PDW很難在軍用領域找到市場,而短突擊步槍則更受軍隊青睞


FN公司的P90個人自衛武器能否成為真正的警用主流武器,現在誰都不敢打保票


       除了能滿足二線人員對輕武器的實際需求外,以P90和MP7為代表的所謂“先進PDW”對執行特別任務的軍隊和內衛安全部隊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這類部隊主要包括特種部隊和軍隊、警察反恐分隊等,他們期待集輕便、緊湊和便攜性能(有時甚至是隱蔽攜帶)于一身,并具有足夠有效射程和毀傷能力的武器來對付穿有人體護甲的敵人。例如,P90已經成為一些國家的特警沖鋒槍,槍口裝上消聲器的MP7已經成為一些國家特種部隊的摸哨槍。

       然而,由于新型PDW的生產成本和后勤壓力等問題,再加上熟悉新口徑武器所必須付出的培訓,讓那些本該配發新型PDW的部隊仍不得不繼續使用沖鋒槍或短突擊步槍,是否換用新型PDW只能期待未來局勢的變化。目前,大多數國家都還在觀望當中。

       盡管新型PDW表現出較佳的應用潛力,但未來一段時間內沖鋒槍、短突擊步槍還會相應地在警用領域或特種部隊服役,沖鋒槍、短突擊步、PDW之間的較量仍將繼續。未來的主力武器是誰的天下,沖鋒槍還是PDW?值得關注。




(本文發表于《輕兵器》2008年第8期下半月刊,公眾號文章有刪改。

公眾號文章在編輯、校對過程中,得到D boy——D總的大力支持,特此鳴謝?。?/em>




編輯:趙怡然 李昊 尚依然

校對:曾振宇 魏開功

輕兵器官方微博:@輕兵器

輕兵器頭條號:輕兵器

輕兵器快手號:QBQ_208


沖鋒槍廉頗老矣?PDW前途無量?近距離作戰,你會選擇誰?

PDW

圖文簡介

大多數二戰題材的影片中,很多士兵手中都有沖鋒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實上,除了蘇聯軍隊,二戰期間歐美國家沖鋒槍也大批量裝備部隊,僅英國司登沖鋒槍的產量就達375萬支。不過,沖鋒槍的早期稱謂混亂,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