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蔓延,近日多地都出現兒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例。疫情當前,兒童該如何預防病毒侵襲?又該如何判斷兒童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為此,記者采訪了首都兒科研究所感染科主任鄧莉。
鄧莉表示,首先應該判斷孩子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冬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的季節,家長究竟應該如何辨別兒童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呢?孩子出現發熱就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嗎?孩子發燒怎么辦?到底出現什么癥狀才需要去醫院就診?
鄧莉給出了幾點建議:首先孩子發熱家長別恐慌,發熱是兒童常見的臨床表現,發熱不等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表現早期與流感類似:發熱、感覺四肢無力、干咳,也有癥狀不典型病例,如果有上述流行病學史,應及時到定點醫院就診明確診斷。但是兒童其他的感染性疾病也會有嚴重的癥狀,所以如果孩子出現呼吸心率加快、面色口唇發紺、循環差尿少、抽搐等提示病情加重的表現,也應該立即就診。
當然,更多的家長開始犯愁,面對疫情除了減少出門,在家中如何做好防護,才能保護孩子免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對此鄧莉建議——
普通家庭如何做好居家消毒
有條件的家庭每日定時應開啟空氣凈化器+通風等,條件限制的家庭每日每個房間輪流通風2~3次,每次開窗通風15~20分鐘,房間通風時將孩子轉移到其他房間,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通風時孩子受涼。
要保持地面清潔干燥,不要有潮濕的角落,避免病毒細菌滋生,每天常規擦拭1~2次,拖布使用后清水洗凈后在室外晾干或曬干。
孩子的玩具,學習、生活用品等能耐高溫的可用開水煮沸消毒30分鐘,不能耐高溫的可選擇放置在陽光下晾曬或用干凈抹布擦拭,抹布用后煮沸晾干即可。
飲食上做到吃熟食、喝燒開的水。
出現疑似或確診患者后應該如何消毒
如果家庭有疑似或確診的家長,使用過的物品或居住過的房間消毒時則應該使用含氯消毒劑或酒精制劑,但要認真閱讀說明書并嚴格把握濃度和頻次、以及使用時的安全,如使用酒精制劑時要注意防火、使用含氯消毒劑時注意保護皮膚和呼吸道粘膜,消毒時應將孩子抱離消毒房間,待消毒完成后再把孩子抱回。
嬰兒和新生兒防護要格外注意
由于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所以佩戴口罩、減少外出,保持手部衛生等不僅是成年人,也是兒童群體防控的重要措施。
對于不能適應戴口罩的小嬰兒或新生兒,家長應該特別防護保護孩子,因為家長沒有癥狀的也有可能是帶菌者。家長都應主動戴口罩,自己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將口鼻完全遮住,如果來不及用紙巾,應將手臂遮擋自己的口鼻,再徹底清洗手臂,并將用過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內,流動水洗手。
不親吻孩子,不對孩子呼氣、喘氣,不和孩子入嘴同一食物,不和孩子共用餐具、飲具,不用嘴巴吹氣的方式讓食物變冷再喂食。
嚴格規范兒童洗手習慣
要嚴格督促小孩勤洗手,勤洗臉,不亂摸。病從口入,避免年幼小孩吃手,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睛,告訴兒童不要碰觸公共區域的物體表面,尤其是電梯按鈕等頻繁碰觸的表面,在做到飯前便后吸收、接觸不潔物體后要及時洗手,教會孩子七步洗手法。
可以有一定的戶外活動
許多家長出于謹慎可能會限制孩子出門,但事實上,這段時間孩子仍然需要進行適度的戶外運動,加強鍛煉,提高抵抗力。只是要注意不去人流密集場所,避免與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觸。戶外活動時要做好保暖,盡量在人員稀少的空曠場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