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一位不速之客闖進我們人類的世界,改變了億萬國人歡度春節的方式。傳統熱鬧的年味難尋,走親訪友的蹤跡難覓,下面讓我們一起揭開這位不請自來的客人的“神秘面紗”。
她是誰?
她的中文名字叫新型冠狀病毒,英文名是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是SARS冠狀病毒的親戚。外形呈球狀,跟仙人球一樣表面長了很多刺,一副生人勿近的高傲模樣。其實她包藏禍心,如特洛伊木馬一般摧毀比她大上百倍的細胞,尤其喜歡人類的鼻腔、口腔黏膜細胞……
她表面的刺就是一把把鑰匙,可以打開黏膜細胞表面的鎖,這把鎖的名字有點長,叫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就這樣,她偷偷溜進黏膜細胞的家,偽裝成家中信使RNA的一員,瘋狂招募核糖體、轉運RNA、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在內質網上制造出她的后代,再通過高爾基體把后代送出去。她后代們的行徑與她如出一轍,不斷入侵其他黏膜細胞,一步步占領氣管、支氣管乃至肺泡,最終引發肺炎。
你以為她會停手嗎?不,這還遠遠不夠。對內,她通過感染肺泡進入肺循環,繼而進入全身血液循環,入侵其他臟器。對外,她藏在飛沫、氣溶膠里隨著噴嚏、咳嗽擴散到周圍環境中,停留在空氣中、門把手上、衣服上,還可以進入腸道隨著糞便排出去,健康人群接觸到后也能被感染。
新冠肺炎診療指南(試行第五版)解讀
為了應對這次前所未有的疫情,國家已發布多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指南。就在今天,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聯合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對第四版中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特點、診斷標準、治療等內容進行了一系列補充修訂。
1、流行病學特點
【傳染源】補充“無癥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傳播途徑】補充“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并將“接觸傳播”改為主要傳播途徑;
【易感人群】刪除“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較重,兒童及嬰幼兒也有發病”。
2、臨床特點
【臨床表現】潛伏期改為“1-14天,多為3-7天”,補充“咽痛”為少數患者的伴隨癥狀,重癥病例在一周內的癥狀補充“和/或低氧血癥”,“部分患者”改為“輕型患者”,并刪除“多在1 周后恢復”。
【實驗室檢查】補充“部分患者可出現LDH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見肌鈣蛋白增高”和“糞便標本中可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
3、診斷標準
【流行病學史】“武漢地區”改為“武漢市及周邊地區”,“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改為“有病例報告社區”,刪除“或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學關聯”,補充“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接觸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是指病原核酸檢測陽性者。”
【臨床表現】“發熱”改為“發熱和/或呼吸道癥狀”。
4、臨床分型
補充“(一)輕型:臨床癥狀輕微,影像學未見肺炎表現。”
5、病例的發現與報告
“同時盡快將疑似病人轉運至定點醫院”改為“在確保轉運安全前提下盡快將疑似患者轉運至定點醫院”。“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流行病學關聯的”改為“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觸的患者”。
6、治療
(1)一般治療
【病情監測】“必要時行動脈血氣分析”改為“動脈血氣分析,有條件者,可行細胞因子檢測”。
【抗病毒治療】補充“目前沒有確認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方法”、“或可加用利巴韋林靜脈注射(成人每次500mg,每日2次)。”同時補充“要注意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相關腹瀉、惡心、嘔吐、肝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同時要注意和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
【抗菌藥物治療】刪除“加強細菌學監測,有繼發細菌感染證據時及時應用抗菌藥物”。
(2)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療
【呼吸支持】補充“氧療:重型患者應接受鼻導管或面罩吸氧,并及時評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癥是否緩解”,有創機械通氣部分補充“接受有創機械通氣患者應使用鎮靜鎮痛藥物。當患者使用鎮靜藥物后仍存在人機不同步,從而無法控制潮氣量,或出現頑固性低氧血癥或高碳酸血癥時,應及時使用肌松藥物。當病情穩定后,應盡快減量并停用肌松藥物。”
【其他治療措施】補充“應當注意較大劑量糖皮質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會延緩對冠狀病毒的清除”、“有條件情況下,對有高炎癥反應的危重患者,可以考慮使用體外血液凈化技術”。
7、醫院感染控制
從嚴格執行標準預防、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其他注意事項等三方面進行總結和補充。
新冠面前,無需恐慌,知己知彼,科學防治。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他人,相信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之下,我們一定能戰勝新冠。那么全民宅家,除了保證睡眠、保持飲食營養均衡以外,該如何進行科學的健身運動來增強身體免疫力呢?
以下介紹幾個實用的居家健身方法,不但能強身健體,還能緩解假期久坐腰背酸痛:
1.后踢腿
上身保持穩定,兩腿交替向上彎曲后踢,盡量使足跟靠近臀部。該動作為熱身運動,連續踢腿30秒至1分鐘,根據身體耐受情況可做1-3組。
2.深蹲
兩腿分開,約為肩寬的2倍,這個寬度有助于增加下蹲的深度。腳尖向外,臀部慢慢向下坐到與膝蓋水平相近,然后緩慢立起,下蹲時吸氣,起身時呼氣。該動作對下肢和臀部的肌力有很好的訓練作用,根據個人情況,每組6-12個,每日可從1-2組開始,逐漸增加至3-4組。
3.俯臥撐
俯臥撐是居家健身中的經典的動作,能夠有效增加上肢的肌力。該動作需要注意,俯臥時手臂不能打開太多,45°為宜,否則會傷及肩膀,同時動作進行時不可塌腰或拱腰。對于上肢肌力較差無法完成的人,可以從雙膝著地,雙手支撐在沙發幫上開始,逐漸向完全俯臥、足尖著地過渡,年老體弱者可從做墻臥撐開始,站立位擺成俯臥撐姿勢推墻。每組6至12個,每天可從1-2組開始,逐漸增加至3-4組。
4.平板支撐
平板支撐同樣為大眾所熟知。雙肘支撐俯臥,肘部與肩部呈一條直線;腹部抬離地面,使頭、肩、臀、膝呈一條直線。該動作可從保持10秒開始,逐漸增加至30秒乃至更多數分鐘,根據自身情況做1-3組。
5.青蛙橋式運動
仰面躺下,腳掌相對,雙腿彎曲并打開,似打開的蚌殼,手掌上舉至胸前,體弱者可改將兩肘外展后前臂屈曲,置于體側支撐,而后臀部盡可能抬離地面。該動作能更好的激活臀中肌與背部肌肉,提高訓練的效果。每組6至12個,每天可從1-2組開始,逐漸增加至3-4組。
五個動作進行完后,可適當的進行簡單拉伸放松,訓練間歇適當補充水分,注意是小口少量多次哦。長期不鍛煉者訓練后可能會有肌肉酸脹,不用擔心,2-3天堆積的乳酸代謝后會逐漸減輕并消失。所有動作應隔天訓練,訓練結束后,應注意休息少熬夜,促進新陳代謝。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抵抗力滿滿,度過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