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2282 篇文章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上下各族人民的心,給全民健康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級專家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仝小林院士此前指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艾灸可試用,艾灸能溫陽散寒除濕,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免疫力”即中醫所指的“正氣”。《素問遺篇·刺法論》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評熱病論》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指人體內具有抗病、驅邪、調節、修復等作用的一類細微物質。邪即邪氣,指各種致病因素。那么,怎樣巧用灸法,提高人體正氣,增強免疫功能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艾灸的作用 艾灸療法是以艾絨為主要施灸材料,點燃后燒灼熏熨于體表特定腧穴或病變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中醫特色療法之一。主要作用:1)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散寒,可用來治療風寒濕邪為患的病證及氣血虛引起眩暈、乳少、閉經等證;2)溫補中氣,回陽固脫,可用治久泄、久痢、遺尿、崩漏、脫肛、陰挺及寒厥等;3)消瘀散結,對于乳癰初起、瘰癘、療腫未化膿者,有一定療效;4)防病保健,《千金方》說:“凡宦游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毒氣不能著人”。 現代研究表明,艾灸可扶助人體正氣,調節人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二、不同年齡施灸選穴 三因制宜是中醫的基本治則之一,即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同樣,施灸選穴宜根據不同年齡選用不同穴位。 (一)青少年時期 青少年時期朝氣蓬勃,體內活力充沛,正氣滿溢,性喜活動,但這一時期呼吸系統功能較弱,容易受外部風寒外邪侵擾,多生感冒、發燒、咳嗽、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外感類疾病。此時經常灸肺俞、風門等穴能夠及時補肺衛、固正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從而有效防治外寒疾病。 (1)肺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調補肺氣,補虛清熱。 操作:溫和灸,點燃艾條,距穴位2-3cm處進行懸灸,使局部感覺溫熱,每次15-20分鐘,灸至皮膚潮紅而無灼痛感為度。 (2)風門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疏風散邪,宣肺解表。 操作:同上。 (二)壯年時期 步入壯年,不良生活習慣損傷脾胃,或因工作壓力憂思傷脾等諸多因素導致脾胃陰陽失調,各臟腑難得水谷精微濡養,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因此,此時灸中脘、足三里、神闕穴,能夠調節脾胃,滋補中氣,促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1)中脘穴 定位: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上。 作用: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操作:同上。 (2)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 作用:調理脾胃,補中益氣。 操作:同上。 (3)神闕穴 定位:在腹部,臍中央。 作用: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 操作:同上。 (三)老年時期 人體進入老年時期,機能逐漸衰退,臟腑功能退化,耳聾、眼花、四肢無力、畏寒肢冷等衰老的癥狀日益明顯,此時灸關元、腎俞、命門穴,有助滋補元氣,提升正氣,延緩衰老。 (1)關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上。 作用:補腎培元,溫陽固脫。 操作:同上。 (2)腎俞穴 定位: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溫腎補陽。 操作:同上。 (3)命門穴 定位: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益腎助陽,強要聰耳。 操作:同上。 三、艾灸注意事項 1、單次施灸時間不可過長,以防燙傷; 2、施灸時,注意避開易燃物品,以防起火; 3、若灸后局部皮膚出現小水泡,可讓其自行吸收; 4、灸后可飲用熱水,避免飲用涼水; 5、天氣較涼,艾灸時應注意保暖; 6、對于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常小榮, 劉密, 嚴潔, 等.艾灸溫通溫補效應的作用機制及其規律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3,(8):875-879. [2]韓興軍, 張冠群.“治未病”與灸法研究簡況[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7,31(8):69-71 [3]李學武.保健針灸與按摩[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0. 作者: 湖南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 常小榮教授團隊 撰稿:方園 博士研究生 指導老師:常小榮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