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號稱“千湖之省”,武漢則號稱“百湖之市”,全市1/4面積被水覆蓋。

2018年底批復的《武漢市湖泊保護總體規劃》顯示,武漢共有166個天然湖泊,其中就有亞洲最大的城中湖——湯遜湖(湯孫湖)。

它位于江夏區,面積近48平方公里,是西湖的8倍之多。

這里雖然風光旖旎、水產豐富,但對很多武漢人來說,因為湯遜湖魚丸才知道了湯遜湖。

湯遜湖有“魚丸一條街”,在這里,山珍海味全部靠邊站,桌子中間永遠擺著一盆魚丸。

正宗的湯遜湖魚丸選用胖頭魚(花鰱)做成,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在四大家魚中最便宜,邊角料多扔一點也不心疼。

此外,它的肉比較細嫩,做出來的魚丸潔白漂亮,如果用草魚,魚丸的顏色發暗,不好看。

做的時候要先挑一條3、4斤的新鮮胖頭,剔去皮骨,把兩片魚肉剔下。

然后把肉刮下來,俗稱刮魚茸,之后再將魚茸剁成魚泥。

這道工序費時費力,現在很多廚師圖簡單,往往是直接剁魚泥,甚至用料理機打魚泥。

差異在于前者刺少,而后者會使魚丸中遍布碎刺,口感就遜色多了。

做魚丸最關鍵的一步是攪打:魚泥中加入姜汁、淀粉、雞蛋清、食鹽、味精、白胡椒粉等調料,然后順著一個方向大力攪拌。

如果用的是姜末,則需要再加些水,因為只有持水多,魚丸才會嫩。

俗話說“咸魚淡肉”,這里鹽可以適當多放一點,反正煮魚丸時鹽分還會稀釋到湯汁中。

隨著鹽分的加入,魚肉中的部分蛋白質溶出,形成粘稠的凝膠狀魚糜,魚丸的彈性就來自于此。

同時,在大力攪拌的過程中空氣被卷入,形成細小的氣泡,這是魚丸松軟的秘密。

此后需要將魚糜擠成丸子,放清水里漂凈10分鐘,幫助蛋白質形成更穩固的網狀交聯結構,這樣煮的時候不容易黏在一起。

由于氣泡的存在,魚丸會自然漂浮在水面之上,這是師傅們驗證攪打效果的“金標準”。

當然,如果你想省事,也可以直接汆丸子,只是火不要開太大。

最后,用剩下的魚頭、魚尾、魚骨、白蘿卜、豆腐大火熬制出香濃的白湯,再用這原湯汆魚丸即可。

鮮美的原湯和入口即化的魚丸,無論是樸實無華的不銹鋼盆,還是紋飾精美的瓷盆,舀上一碗,絕對不會辜負你的味蕾。

其實魚丸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但湯遜湖的魚丸和潮汕魚丸不同,后者強調彈性、韌性,而湯遜湖魚丸更強調細膩、嫩滑。

不過這也是它的缺點,由于水分含量太高,冷凍后會嚴重影響其口感,所以湯遜湖魚丸難以工業化生產并走向全國。

如果你心靈手巧,不妨按我說的方法試著做做。

如果你沒有廚藝加身,歡迎到武漢的時候順便去江夏嘗嘗鮮。

來自湖北的美食:湯遜湖魚丸

圖文簡介

這里雖然風光旖旎、水產豐富,但對很多武漢人來說,因為湯遜湖魚丸才知道了湯遜湖。